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5你不可不知的六大经济热点理论
2015你不可不知的六大经济热点理论1、习近平经济学习近平经济学代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的治理经济新思路。主要信号: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四大支柱: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去水分式增长、调结构、区域经济带动整体。2、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呈现一种既不同以往又相对稳定的新特征、新形势、新逻辑与新状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3、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启动原则:共商、共享、共建。五大共建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三重使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共创地区新型合作。核心区:新疆被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贾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福建被定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合作重点:政策沟通——重要保障;设施联通——优先领域;贸易畅通——重点内容;资金融通——重要支撑;民心相通——社会根基。4、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指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宗旨: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亚洲地区共同繁荣发展。性质:以商业化运作为主,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确保所投项目的公益性。三大特点:专业性、开放性、中国主导性。业务和职能:专注于亚洲区域内具有全局性、涉及重大民生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金融手段和投融资业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长期金融支持,促进亚洲各国交通、能源、电信、市政建设、生态环保、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优先支持东盟互联互通项目。5、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指为了重新盘活丝绸之路而设立的一项旨在发展亚欧陆上经济的专项基金,由中国于2014年11月正式设立。基本使命: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运作原则:对接、效率、合作、开放。6、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更全面地为“供给侧改革”下了定义:(1)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2)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3)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核心问题:用有效的宏观政策和法律保障,将生产要素引向需要发展的地方去,使生产要素合理流通、科学组合。中国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由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只能由政府实施,所以政府投资永远优先于民间投资。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调整,只有新经济增长点才能优化旧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永远主导消费,只有投资主导下的消费才有可持续消费,只有投资主导消费才有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由于节约有利于积累,积累有利于投资,投资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以节约、居民高储蓄率有利于经济发展,而铺张浪费、寅吃卯粮不利于经济发展,所谓消费拉动经济是个伪命题。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统一的,投资驱动和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不但不矛盾而且内在一致。只有投资驱动,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才有基础;只有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为主导,投资驱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投资有效。释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新常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有三处提到新常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新网李金磊)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
本文标题:2015你不可不知的六大经济热点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