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1页共6页隆德县中学高三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习惯把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与十二属相对应,今年的“龙”相对应的应是A.寅B.辰C.巳D.未2、宗法确立之初只适应同姓贵族,但由于周人实行同姓百世不婚,就用婚姻关系把异性贵族联系起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性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赋予周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政权与族权相结合B.周王权力至高无上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D.等级从属关系森严3、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4、右图是1912年4月上海《民权报》刊发的部分文章。类似的报刊在京、沪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也层出不穷。这不能说明A.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袁世凯改制称帝遭到强烈反对C.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得以实现D.民国初年,政治氛围相对宽松5、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l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③北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8.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0l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时这样说道:“我这首相每年的收入要全部公开。每周二、四要去下院接受质疑,回来时满脸都是口水。我要是进入老百姓家抱着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首相用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或‘首相和私生子相认’。”这番言论说明英国首相A.未取得政治上的实权B.若被下院质疑,铁定下台C.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D.支持媒介工作,言论自由7、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形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有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④欧盟的力量日益增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元代王祯著《东鲁王氏农书》中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水力带动的简单工具:“但去古已远,失其制度。今特多方搜访,列为图谱,庶冶炼者得之,不惟国用充足,又使民铸多便,诚济世之秘术,幸能者述焉。”该工具是A.水排B.水磨C.翻车D.筒车第2页共6页9、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中指出:“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材料中的思想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10、20世纪初,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这说明该公司的生产A.排斥西方文明B.坚持自给自足C.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D.资金技术雄厚不需外援11、“以村为单位,采取以领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与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指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2、“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可见,他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应①兼顾道义与公平②持自由放任态度③采取平均主义④关注社会底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方各国意识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性B.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14、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1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6、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3页共6页17、“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该观点意在强调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18、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指出,对基础物理学来说,20世纪是最伟大的世纪,它见证了物理学三个概念性的革命,而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个人创建了其中的两个理论,并对第三个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此物理学家是A.牛顿B.普朗克C.德布罗意D.爱因斯坦19.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20.《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21.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22.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群体的角度D.社会思潮的角度23.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D.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24.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第4页共6页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6.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27.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B.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C.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29.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A.1913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至1923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D.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30.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第5页共6页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题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材料三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