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5历史试卷大题目答案
友情提示:写略说明没找到。2015历史高考模拟测试试卷(七)大题目答案:21(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2)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认真执行,取信于民;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4分)(3)人治与法治的区别。(2分)22(1)主体: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推动力: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29分)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7分)(2)23(1)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步衰落)。(2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2分)(2)措施: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2分)背景:德国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3分)(3)原因: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4分)24(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11分);“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11分)(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11分)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22分)(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11分)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1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2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5题不用写2015历史模拟试卷(六)大题目答案21(1)背景:欧洲市场需要大量的中国商品(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从美洲掠去大量白银,并以此换取中国商品。(2分)(2)原因: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西方列强垄断中国的海上贸易。(2分)因素:出口贸易的衰落。(1分)(3)徽商:《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可直接进入中国购买茶叶和设置茶厂。(2分)晋商:主要通过北方陆地外贸,而其他边贸受外商影响较晚;晋商还有票汇业务。(2分)22(1)观点:“存天理,灭人欲”;阶层:市民。(2分)(2)思想:天赋人权;理解: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2分)(3)来源:黄宗羲:中国古代君主思想;严复:西方启蒙思想。(2分)诉求:黄宗羲:人是自私自利的;君主要为人谋利。(2分)严复:自由平等。(1分)(4)同:都反对君主专制。(1分)异:黄宗羲:保留君主制度;严复:实行君主立宪。(2分)23(1)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扩张性、开放性,要求不断扩大市场;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海外贸易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3分)(2)略24(1)人民民主,轮番而治(应该是的,这题没找到答案)(2)代表:议员。(1分)变化:公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权力(或间接民主)。(1分)原因: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社会;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政治腐败(或权力的滥用、误用)、社会动荡;直接民主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3分)(3)略25题不用写2015历史模拟试卷(5)大题目答案21(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任答2点,4分)(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4分)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4分)(3)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4)略(5)略22(1)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个整体;导致了欧洲社会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2分)(2)调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或答出三大支柱),使得世界经济体系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分)(3)本题论证需关注三个角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损益差异”。观点: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1分)论证:至少选择两个时期展开论证;每个时期的论证3分(其中时期1分,国家与损益2分),共6分。时期国家与损益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益英: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损中:被侵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益英:逐渐衰弱。损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初期益美:建立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损英:失去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益中:主动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损美: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结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需积极主动融入。(1分;若言之有理亦可)(若学生选择3个或3个以上时期展开论证,可酌情加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考点:本题意在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3(1)观点: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2分)价值: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1分)(2)影响: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2分)举例: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任答1点,1分)(3)看法: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2分)举例:《自由引导人民》(1分)。理由:言之有理即可,1分(其他例子,言之有理亦可)。(4)认识:科学技术史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每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亦可)24(1)弊端: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繁(冗官);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扬满抑汉);官员的素质低下。(任答2点,2分)(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举荐新政人才。(任答3点,3分;若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3分,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25(1)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任答2点得2分)(第二问不写)(2)做法: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机羁縻政策。(任答2点,2分)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1分)(3)作用: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2分)(4)地位:秦始皇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3分)
本文标题:2015历史试卷大题目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6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