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中考历史识记部分
12013年中考历史识记部分(闭卷考部分)七年级历史(上)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在距今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天然火,过定居生活。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出土原始人类遗物、遗骨最丰富的地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半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半坡居民已经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河姆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河姆渡居民已经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3、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中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等。而黄帝(轩辕氏)相传造出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了暴君夏桀,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今河南安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暴君纣王自尽。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5、公元纪年的推算。6、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这是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是“千耦其耘”的奴隶集体耕作方式。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个体小农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7、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图P46)8、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图P48)9、秦国的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二王庙)在岷江流域修建的。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都江堰既防洪又灌溉,有利于成都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2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P55)1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注:不是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11、西汉前期,发明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12、西汉时期司马迁编著《史记》书中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220年,曹丕在洛阳建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建汉(俗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图P105)14、北魏(鲜卑族)孝文帝(魏主)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①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等。作用: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15、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七年级历史(下)1、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天下,隋的统一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期,主持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图P5)3、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原因:①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要与民休息,②虚心纳谏,③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举措: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户、礼、兵、工、刑),②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法律上:宽省刑罚,制定律法,制定《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④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增强了汉藏的友好关系。5、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带回本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至今,日本的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37、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第一个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纪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图P40)9、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叫“火箭”或“飞火”。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方式,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震动,加速了欧洲历史进程。10、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该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比欧洲早700多年。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图P42)1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杜甫的诗被人称为“诗史”。12、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内容多以佛教故事为主,其中飞天图案,被唐朝人称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13、南北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最重要的粮仓。14、两宋经济的发展:①农业:宋代人口实破了一亿,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种植面积扩大,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手工业:煤(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宋代铁、铜等金属的开采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宋代中国被誉为“瓷之国”。③商业: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图P67)④海外贸易: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蕃市”和“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15、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6、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宋代,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到欧洲,为欧洲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17、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18、两宋时期,最著名的词人有苏轼(北宋,词风豪迈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南宋,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9、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最著名的是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20、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①朱元璋时,废除实行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朱元璋时,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③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撑。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这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⑤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4来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2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22、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八年级历史(上)1、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的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挑起鸦片战争。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方的第一次较量,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结束。2、《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英法殖民者贪婪的本质,也反映出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俄国趁机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这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展开激战,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③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7、《辛丑条约》规定: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海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的影响:使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5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9、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严复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天演论》翻译过来,介绍到中国,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
本文标题:2013年中考历史识记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