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3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施工技术精简
施工技术一.测量P931.测角:用经纬仪2测距:卷尺3高差:水准仪4.平面控制测量:埸区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建筑主轴线——建筑细部放样5.建筑方格网点的布设,应与建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用布网法和轴线法。当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6、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7、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二。土方工程P97一。施工机械1.推土机:开挖不大于1.5米的基坑。多台作业前后间距应大于8M平埸地,修路开道,土方推送,河中清渣。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形推土法,分批集中,一次推送,2.铲运机:适用于埸地平整,压实。运距800M,开挖大型基坑。(不适用于:砾石层,冻土区和沼泽地区)铲土,运土,卸土提高效率方法:下坡铲土法,跨铲法,交错铲土法,助铲法,双铲运3.正铲挖掘机:适用于:开挖含水量小于27%的土,爆破后的岩石和冻土碎块,大型埸地平土方,独立基坑,边坡开挖等主要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土方提高效率的方法:分层开挖,多层开挖,中心开挖,上下轮换开挖,间隔开挖,顺铲开挖。4.反铲挖掘机:适用于:含水量大的砂土和黏土,主要用于停机面以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独立基坑和边坡的开挖。提高效率的方法:沟端开挖,沟角开挖,沟侧开挖,多层接力开挖。5抓铲挖掘机:适用于:开挖土质松软,施工面窄的深基坑,基槽,清理河床和水中挖土桥基,桩孔挖土,装卸碎石,等松散材料。二.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P1001.土方开挖的准备工作:⑴踏勘现场⑵编制施工方案;⑶清除地表;⑷埸地测量;⑸搭设临时设施、修筑施工道路;⑹施工机具、用料准备。2.基坑开挖的一般程序: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采用机械开挖基坑,为了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坑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结合人工挖掘休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cm。5.井点管的布置应根椐:基坑平面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人工挖土,挖好后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应留15-30CM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挖至设计标高。6.如果超挖了怎么办:直接浇注细石混凝土(做垫层)7.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8.深基坑支护:(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深6M以上(2)水混土桩墙:基坑深度不大于6M(3)逆作拱墙:安全等级宜为三级,基坑深度不大于12M(淤泥地不宜采用)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措施:1.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2.减少暴露时间。3.防止基土泡水.4.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5.并在挖到设地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6.必要时对基础下部土层加固。三.人工降水P1021.软土区开挖深度超过3M的基坑,一般应采用井点降水。2开挖浅基坑时,可用集水明排。3.当降水危及基坑或周边环境时宜采用截水回灌方法。4.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采取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来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开挖前看要看勘察报告——看看有没有隔水层或承压水)5基坑开挖之前要根据地质报告进行坑底突涌验算一,各种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和条件1真空井点(单级小于6M多级小于20M)喷射井点(降水深度大于6米小于20M)集水明排(降水深度小于3M)适用于:填土粉土黏土砂土(地质: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2.管井适用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可溶岩,破碎带。(降水深度大于5M)(地质: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2-1:l轻型井点——3-5米3.截水适用于:黏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容土,4回灌适用于: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5.开挖深度在3M以内的可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四.验槽。P104(一)..验槽必要条件与资料:1.五大主体和相关技术负责人到埸。2基础施工图和结构说明。3.勘察报告。4开挖完毕,基槽良好。(二).无法验槽的情况:1.基底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2.基底坡度较大,高差悬殊。3.基底有明显车痕,基土扰动明显。4.基地有明显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有铲齿痕迹。5.无考察报告或基础施工图和结构说明。(三).推迟验槽的情况。1.设计承载力和持力层与考察报告不符。2.埸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设计未说明。3.埸地不均匀,勘察方要求处理而设计方未处理。(四).验槽方法1.观察法——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其它受力大部位。(看的到的)2.钎察法——每打入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点以纵横间距1.5M梅花形布设,深度为2.1M(看不到的)3.轻型动力触探——以下情况进行: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勘察报告或设计要求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必须符合以上三条)(五).验槽准备工作:1察看结构说明和勘察报告,对比设计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是否相同。2.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3.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4.埸地是否为不均匀埸地是否有勘察要求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5.埸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六).验槽内容。也是验槽的目的:(1)核对其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槽底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查土质类型,均匀程度,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3)检查基坑中是否有旧的建筑,古井,古墓等(4)检查边坡与附近建筑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安全是否有影响。(5)分析钎探资料,对异常点进行复查。(七).观察验槽内容。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2.观察边坡是否稳定。3.基槽内是否有旧房基,古井,管道设施等。六.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P109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度超过40M,宜设贯通施工缝(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CM,钢筋必须贯通。1.地基加固处理的综合措施拟定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建筑和结构设计、施工方案方面均采取相应措施,绝不能单纯对地基进行处理。其具体措施有:⑴改变建筑体形,简化建筑平面;⑵调整荷载差异;⑶合理设置沉降缝;⑷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⑸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⑹偏心荷载较大时,对基础进行移轴处理;⑺施工中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一).(基础)钢筋1.独立柱基钢筋础为双向时,长边钢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筋的上边。2.基础纵向钢筋保护层无设计要求时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3.同一纵向钢筋不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4.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和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用绑扎接头。宜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二).(基础)模板工程、1、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2、模板起拱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3、模板拆除顺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4.模板及其支座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底模下部的排架来承受),侧压力和施工荷载。(三)。混凝土1.(条形基础)根据基础深度宜分层分段连续浇注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每段间浇注长度控制在2—3m,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2(设备基础)应分层浇注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注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注,也可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浇注顺序。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1)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2)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的外加剂。(3)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4)留置变形缝、后浇带。(5)控制配置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6)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压处理。(7)降低拌合水和骨料的温度。.(四).桩基1.沉桩顺序,——1.基坑不大时:从中间开始向四周或两边进行2.密集桩群:从中间开始向四周或两边对称进行3.一侧有建筑时:由建筑一侧向另一方向进行2.打桩宜采用的方法:重锤低击,低锤重打。接桩,接头不宜超过3个。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为参考。端承桩——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参考3.钢筋笼制作:直径在1.2m内的钢筋笼制作同一般灌注桩,大直径和长度大的钢筋笼,一般在主筋内侧每隔2.5m加设一道Φ25~30mm的加强箍,每隔一箍在箍内设一道井字加强支撑,与主筋焊接组成骨架,便于吊运。4.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应钢筋笼放放后,混凝土浇注前测定。5.静力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和压放深度。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五):地基处理技术一.换填地基法:当建筑地基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地基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填的地基分为:1.灰土地基。2.砂和砂石地基。3.粉煤灰地基。1.灰土地基:适用于1-4M厚的软弱土,杂填土,还可做结构的辅助防渗层。2.砂和砂石地基:适用于处理3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地基,不宜用于湿性黄土和渗透系数小的黏土。3.粉煤灰地基:用于各种软弱土层换填地基处理。也可做垫层。4..夯实地基重锤夯实——锤重2-3T强夯法——锤生8-30T夯实地基时夯实面积至少要每边要往基坑外延伸3M。七.主体结构施工技术P121一。(主体)模板工程(一).模板设计的原则: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二).模板起拱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案例中注意写出计算步棸)构件类型板梁、拱、壳悬臂构件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值百分比≤2≥50%˃2,≤8≥75%8≥100%≤8≥75%8≥100%———≥100%(三).模板设计重要结构、特殊形式的模板和超出适用范围的定型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进行设计或验算。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包括选型、选材、荷载计算、结构计算、拟定制作安装和拆除方案、绘制模板图。模板设计原则与步骤⑴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⑵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⑶构造简单、装拆方便(4)支架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5)减少模板的开孔⑴划分施工段,确定流水作业顺序和流水工期,明确配置模板的数量。⑵确定模板的组装方法及支架搭设方法。⑶按配模数量进行模板组配设计。⑷进行夹箍和支撑件的设计计算和选配工作。⑸明确支撑系统的布置、连接和固定方法。⑹确定预埋件、管线的固定及埋设方法,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⑺将所需模板、连接件、支撑及架设工具等统计列表,以便于备料。模板的拆除(四).模板的拆除1.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对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达到1N/mm2即可拆除。2.梁、板模板——先拆除梁侧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五).拆模注意事项⑴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禁止上下同时作业以免发生安全事故。⑵拆模时应避免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损坏砼表面或模板。⑶拆除的模板及配件应有专人接应传递并分散堆放,不得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严禁高空抛掷。⑷模板及支架清运至指定地点,应及时加以清理、修理,按尺寸和种类分别堆放,以便下次使用二.钢筋工程1、钢筋代换原则按等强度代换或者等面积代换的原则。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受力筋),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除满足强度外,还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根数、最小钢筋直径及锚固长度等要
本文标题:2013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施工技术精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9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