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韩愈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考点】唐宋八大家——韩愈【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王安石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考点】对王安石的评价。【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卢梭1.(2013·海南单科·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考点】卢梭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6分)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分)(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4分)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2013·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3分)【考点】克伦威尔与拿破仑【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凯末尔1.(2013·天津文综·11)凯末尔说:“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为此他推行的改革有()①废除政教合一②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③走苏俄发展道路④大力发展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考点】凯末尔改革【答案】A2.(2013·重庆文综·14)(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凯末尔采取的一项激进措施,就是取消费兹帽,代之以西式礼帽。费兹帽是一种红色圆柱形的帽子,是当时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服饰。他认为,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打扮,土耳其的社会(世俗化)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他说:“自认为是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必须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表明和证明他们是文明的。”——摘编自钱乘旦《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末尔为什么认为“土耳其的社会改革必须从服装人手”;(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尔改革的政治前提,(2分)概括凯末尔改革对土耳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考点】凯末尔改革【答案】(2)费兹帽等装束非常不合时宜,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或“凯末尔革命”的成功)。推动了社会的世俗化,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1.(2013·福建文综·41)(16分)历史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图15——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0分)【考点】毛泽东【答案】(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清平乐·蒋桂战争》。(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
本文标题: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0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