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3年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12013年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核卷人一、读拼音写汉字。(5分)Qiàoyōngyùnhōngkǎo陡()平()音()()Qūáoxiàngyìrán身()阻()小()()二、按要求写词语。(10分)1、用下列字各组一个词。(5分)妻()讥()拱()峭()港()凄()机()哄()削()巷()2、在下列词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6分)()然大物行色()()奇()无比不()一格年过()()()崖()壁()风()号()人讥笑3、背诵填空。(13分)(1)今夜春汽暖偏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3)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2(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山中访友》)四、按要求仿写句子。(8分)1、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一块碎石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滴水珠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4分)2、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你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怀念母亲》片段,按要求做题。(8分)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pín)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3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hú)在心头。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1分)2、仿照文中画“”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2分)--------------------------------------------------------4、“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1分)------------------------------------------------------5、“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2分)“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6、“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分)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4-------------------------------------------------------------------------------------六、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按要求做题。(8分)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用——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老人总是()地望着“我”,这让“我”从中得到了(),“我”还把老人的眼神比作(),可见,“我”在老人那儿得到了取之不竭的力量,老人的()和()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泉。(2.5分)2、用~~~~~~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感受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我”为自己以前()而感到羞愧,“我”为()而又感到有些兴奋。(2分)4、用“=======”线划出描写“我”变化后的句子,再填空:从“我”5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从老人的每天早早的等待中得到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了,有了()和()去每天练琴。(2分))6、这文段是选自课文《唯一的听众》,读了篇课文,我想对文中的老人说:——————————————————————————————————————————————————————————————————————————————————————————————————————————(1。5分)七、阅读下面片段,按要求做题。(16分)北国的春风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檫一百遍……”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A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___、花___、鸟___。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庹“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6块、冰砚、冰溜、冰会……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巴嘎巴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猜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星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在文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动词。(3分)草___、花___、鸟___、2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答:3划线句A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色香味”指什么?(3分)7答:4“我”为何怀念北国的春风?(3分)答:5写出2句含“春”字的古诗。(3分)八、作文。(50分)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义。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或动物,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字数不得少于400字。)8
本文标题:2013年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0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