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
2013年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试卷结构:物理试卷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力学、声学约40分;光学约10分;热学约15分;电学约35分;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较易试题约60分;中等试题约20分;较难试题约20分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单项选择题24分多项选择题12分;填空题14分;实验与探究题34分;计算题16分物理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目标物理学科考试既重视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考查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要求,上述各方面的考试目标分述如下。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2.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会:会按照要求作图,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3.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分别如下。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实验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有关的数学工具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二)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考知识点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质量和密度质量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密度1.密度的概念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水的密度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运动和力的概念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重力1.重力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运动和力长度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3.速度的概念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5.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的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压强压力与压强1.压力2.压强的概念3.压强的单位4.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液体内部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连通器的应用大气压强1.大气压现象2.托里拆利实验3.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1.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简单机械杠杆1.杠杆2.力臂的概念3.杠杆平衡条件√4.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滑轮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功和能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单位运用功公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功率1.功率的概念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运用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3.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机械能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机械能3.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2.声音传播乐音与噪声1.乐音的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规律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透镜成像及应用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热现象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现象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3.晶体的熔点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汽化和液化1.蒸发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4.沸腾现象5.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沸腾过程中吸热7.液化现象8.液化过程中放热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现象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内能和热量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内能1.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量1.热量的概念2.热量的单位3.燃料的热值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2.比热容的单位3.运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4.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热机1.热机的能量转化2.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3.热机的效率能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守恒定律2.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简单电现象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2.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3.常见电路元件符号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定律电流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方向3.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电压1.电压的作用2.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电阻1.电阻的概念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4.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功1.电功的概念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运用电功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电功率1.电功率的概念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4.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焦耳定律1.焦耳定律2.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家庭电路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2.家庭电路的电压值3.家庭电路的总电流增大的原因4.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2.安全用电常识电磁现象磁体和磁极1.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2.磁感线3.地磁场电流的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铁1.电磁铁的构造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2.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电磁波1.光是电磁波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三)基本技能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会用钟表测量时间。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4.会用量筒测体积。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6.会作力的示意图。7.会查密度表。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9.会画杠杆力臂。10.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光路图。1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1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13.会用电流表测电流。14.会用电压表测电压。15.会读电能表的示数。16.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17.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8.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19.会读电阻箱的示数。20.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真空不能传声.热学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1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17.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18.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2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2.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23.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4.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力与运动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主单位是米.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26.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27.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计算公式是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9.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0.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3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3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本文标题:2013年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1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