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第一轮复习资料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
第三单元法治时代1、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哪些宪法?时间会议宪法名称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新中国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革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代化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改革开放宪法2、我国现行宪法是哪年制定的,它又经过几次修订?有哪几部分组成?答:我国现行宪法是由1982年12月4日制定的;它经过了四次修订案,分别是: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和2004年3月14日;其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答:①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4、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用一幅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5、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说宪法的强制性和约束力高于普通法律。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①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③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宪行为,必须予以追究。6、【辨析】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答:这是错误的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有着根本的不同。7、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具体包括哪些?答: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8、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答:①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而普通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普通权利。②宪法还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这些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9、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答: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①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履行义务,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②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任何公民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义务是权利的前提,权利是义务的保障。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怎么做?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1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稳定国家的基础。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目的在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1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普通法律提议制定、修改的主体不同宪法的制定需要国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起草。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人数不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依据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半数通过。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来公布,在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谁制定谁公布13、宪法的修改对具体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答: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只对某一个方面作具体的规定,所以在宪法修改后,其他法律在不同修改后的宪法相抵触的情况下,是不会对其他法律产生影响的。14、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答: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依照这一法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既可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能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15、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什么?答: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维权意识的增强。②表明了我国已经选择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活动。16、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表现在哪里?答: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划分法治和人治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法律与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就是法治;反之,法律的权威屈服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就是人治。★针对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填下表人治法治基础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特点随意性、多变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原则不平等平等后果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依据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依法治理本质推崇个从权威,维护专制体制弘扬民主,保障共和国体制17、依法治国含义?答: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不实施宪法就无法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18、在我国,为什么说法大于权?答: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有特殊人物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20、怎样实现依法治国?答:①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③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1、法律监督的渠道: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22、法律监督有什么意义?答: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2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离不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4、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25、在依法治国的实施中取得了哪些成就与足?说明了什么?成就不足立法初步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之网”法制不健全,存在许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地方执法我国行政机关出台了许多行政法规,在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业绩,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贪污和腐败,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司法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有些司法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守法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有些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很严重这说明了我国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26、有人认为:“依法治国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与老百姓关系不大。”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答: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也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依法治国要想搞好,人民应参与到守法、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大有希望。27、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为什么还需要国家机关的参与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答: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也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国家机关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没有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成了一句空话;人民群众是守法者、执法和执法监督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依法治国要想搞好,人民应参与到守法、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大有希望。28、在依法治国中(青少年、中学生,公民)应如何去做?答:①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②积极宣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③敢于且机智巧妙的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④学会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自己的贡献。【点拨】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答:(1)从立法上看,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法律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2)从执行法律上看,各级国家机关、执法部门都要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从遵守法律上看,国家机关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应该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公民应该认真学法,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我们的权利。29、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如何行使国家权利?答:“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在我国,人民对国家和管理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实现的。所有年满18周岁并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举行产生的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代表人民管理国家。3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原因?答: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此,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通过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选举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人民代表代表自己讨论、决定国家和
本文标题: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第一轮复习资料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2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