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5年会考说明之生活与哲学
12015年会考说明之生活与哲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2.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大脑B.人类的意识C.人类的生理状况D.人类的实践活动12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24~126题。12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25.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126.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①是否信仰宗教②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不同回答③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④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8.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9.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再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3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13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科学家是天生好奇的人,他们试图去发现许多观察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因为自然界在缓慢地展现它的奥秘。科学家是认真仔细的人,他们必须经常验证他们的结论,他们十分清楚: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回答132、133题。132.科学家具有天生好奇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质表现为①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②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发现共性③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④善于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内在联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3.“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③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④人类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4.右图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313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136.毛泽东同志对“时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B.物质性C.可知性D.规律性137.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①水往低处流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38.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发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139.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40.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141.“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2.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尽量乘坐公交车……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4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D.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144.“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14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是A.矛盾B.量变与质变C.前进性与曲折性D.共性与个性146.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其原因在于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47.歌德有一首小诗写道:“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148.感冒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伤风。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大体可以分为风热型和风热型风寒型症状发热重、恶寒轻。表现为头胀痛,咽痛,咳吐黄痰等发热轻、恶寒重。表现为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等用药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等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等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C.矛盾具有同一性D.矛盾具有斗争性149.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的是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150.关注民主、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政府抓住和解决现阶段凸显的主要问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恰当处理次要矛盾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善于解决主要矛盾5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51.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④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他敢剪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回答153~156题。15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54.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5.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的关系156.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辨证否定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永恒发展的观点157.在物质经济链条中,没有废物,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6③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④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8.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
本文标题:2015年会考说明之生活与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