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5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HealthEducation&HealthPromotion概论XXX镇卫生院XXX内容健康问题健康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我国的主要健康问题常见、多发发病率/患病率门诊/住院原因顺位受累人群数量庞大后果严重死因顺位严重后遗症、并发症影响劳动力人口经济负担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死因顺位城市农村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1恶性肿瘤176.2328.53恶性肿瘤144.1524.80166.9727.12156.7325.392脑血管病111.4718.04脑血管病119.6920.59120.7919.62134.1621.733心脏病100.6116.29呼吸系病100.2017.24121.0019.65104.2016.884呼吸系病80.9413.10心脏病86.0114.8073.0211.8687.1014.115损伤中毒37.636.09损伤中毒52.078.9631.265.0853.028.59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8,200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8.8%,比1991年增长了31%,估计患病人数超过1.6亿。糖尿病: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6.07%、3.74%、1.83%,估计患病人数为2346万,每年新增120万。据WHO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上升到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法定报告传染病顺位疾病名称发病率(1/10万)2004发病率(1/10万)2007发病率(1/10万)20081病毒性肝炎85.49108.44(1)106.54(1)2肺结核71.9588.55(2)88.52(2)3痢疾36.9227.99(3)23.65(3)4淋病16.7211.08(5)9.90(6)5梅毒6.8715.88(4)19.49(4)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5,2008,2009麻疹:9.95/10万中国的主要健康问题结核病:结核病负担排全球第二位,2000年抽样调查有现患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艾滋病: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4,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753例,累计死亡34,864例。AJointAssessmentofHIV/AIDSprevention,TreatmentandCareinChina,2007心理卫生问题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竞争加剧、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更加突出。据预测,精神卫生问题导致的负担将排2020年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二、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生物医学模式病原与医学科学技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生态大众健康观问题的根源没有疾病远离虚弱完满状态躯体健康长寿没有躯体疾病患病风险低低危险生活方式没有躯体症状没有躯体失能躯体能力适当采纳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健康没有心理疾病没有心理痛苦没有精神失能自尊有心理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没有社会/家庭解体没有社会/家庭摩擦发挥社会作用有社会支持有归属感健康的内涵生物圈大气层文化生活方式个人行为心理--社会环境个人行为心理--社会环境家庭精神躯体心理人类生物学物质环境个人时间社区体系工作影响健康的因素遗传-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健康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1、遗传-生物因素传统遗传疾病其他疾病中的遗传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生物-遗传技术应用2、环境因素物理(自然)环境--食物、水--空气--生活、工作条件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宗教、文化--社会性别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臭氧层破坏和损耗: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水资源危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600多座城市中,300多座缺水。大气污染: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18Figure3.4.7:CleanWaterandSanitoryLatrineSource:NationalHealthServiceSurvey,20030102030405060708090100LargeCitiesS&MCitiesRuralIRuralIIRuralIIIRuralIVPercentage(%)CleanwaterSanitarylatrines环境问题:缺乏高质量的水源和卫生条件社会经济经济水平低:个体水平:低收入、营养与居住条件差、受教育和接受科学知识的机会少,还影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群体水平:资源缺乏、服务水平低下、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低下。西太区国家及地区的婴儿死亡率,1990,2002及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的指标Source:WPRO,WHO5岁以下死亡率-按家庭经济的五分位排列050100150200IndonesiaBrazilIndiaKenyaPoorestfifth2ndpoorestfifthMiddlefifth2ndrichestfifthRichestfifthUnder5mortalityper1000Victoraetal200322Under-fiveMortalityRate(per1000)byUrbanandRuralSub-regions-2000-2004101130641737LargecitiesS&McitiesRuralclassIRuralclassIIRuralclassIIIRuralclassIV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社会制度分配制度法律法规:母婴保健法、交通法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城市社保、新农合条例、规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人口与社会文化1)人口数量、结构、分布2)社会变迁消费观:膳食、汽车、装修性观念:全球化:教育:2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3352962372080510152025303519641982200020050-1465+Source:NationalstatisticBureauofChina流动人口与留守儿童272004—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比较11.411.111.628.721.315.2051015202530352004年2005年2006年NativeResidentsMigratesSource:EngenderingDevelopment—ThroughGenderEqualityinRights,Resources,andVoice.WorldBank,2001Return3、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员数量卫生服务技术、质量卫生服务的价格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302003年中国农村不同收入居民门诊、住院费用占年均收入的比重(%)12.147.855.133.352.53194.25141.42112.8973.65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880880~1333~2000~3000~Income(RMB)(%)门诊费用/年均收入(%)住院费用/年均收入(%)Source:NationalHealthServicesSurveyin2003312003年中国农村不同收入居民住院率和未住院率3.292.83.033.524.1941.0433.831.3326.419.45051015202530354045880880~1333~2000~3000~Income(RMB)(%)年住院率未住院率Source:NationalHealthServicesSurveyin20034、行为因素行为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行为与感染性疾病行为与预防保健行为与治疗1)吸烟、酗酒、物质滥用有关数据:我国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53.9%,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城市和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4.0%2006年1月至12月10日,北京市发生的涉及酒后驾车的交通事故,造成108人无辜离世。2006年中国禁毒报告,到2005年年底,中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大约有116万。2)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超重78.4%城市居民不锻炼,经常锻炼男性14.9%,女性15.1%。肉类、油脂消费快速上升,谷物类消费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下。18岁以上超重率:城市男31.1%,女25.8%;农村男19.6%,女21.4%.3)与利用卫生服务有关的行为产前检查率90.9%,产后访视率86.7%,住院分娩率91.7%(市95.8%,县88.8%)。两周未就诊率48.9%,城市57.0%、农村45.8%。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治疗率24.7%,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WHO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健康患病死亡遗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因素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转型”18751900192519501980死亡率40302010环境时代医药时代生活方式时代美国卫生世纪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特点试图通过个体、群体行为改善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强调个人的认知、意愿与技能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教育、信息传播为主要干预手段。忽视环境因素的作用过分强调个人权利与选择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指一切能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支持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发展等各个系统。--LawrenceGreen健康促进个人因素外在因素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技能政策、财政药物、卫生服务环境行为采取措施预防疾病认识疾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积极康复健康教育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健康健康促进产出模式健康与社会产出社会产出:生活质量、公平健康产出:发病率/伤残人率下降,减少可避免的死亡健康结局的中间产出健康生活方式:烟草、运动、膳食有效卫生服务:预防服务、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健康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食物供应健康促进产出健康素养:知识、态度、动机、行为意向、个人技能社会活动: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会规范、公众舆论组织与政策:法律/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组织保障健康促进活动教育:利用场所开展健康教育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政府部门、社团、技术机构…倡导:游说、政治主张、克服官僚主义健康促进领域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uildHealthyPublicPolicy)创造支持环境(CreateSupportiveEnvironment)加强社区行动(StrengthenCommunityActions)发展个人技能(DevelopPersonalSkills)调整卫生服务方向(ReorientHealthServices)《渥太华宣言》,1986WHO西太区健康促进框架任务:使人们在任何地方(everywhere)都能容易(easy)、及早(early)、令人兴奋(excited)地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三维理论:健康的场所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3、开展健康促进的场所学校(School-based)工作场所(Workplace-based)医院(Hospital-based)社区(Community-based)市场(Marketing-based)4、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健康
本文标题:2015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