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5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工作任务,谋划“十三五”工作思路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大局,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根本要求,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70万吨和1.27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0.36万吨和15.52万吨,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5年度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4.85%、氨氮14.75%、二氧化硫26.84%、氮氧化物38.27%,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呈稳中向好态势,辐射环境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为优。但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仍然较缓,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劣Ⅴ类水体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环境空气中部分污染物仍存在超标现象,近岸海域水质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二、地表水环境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部分水源地有水华风险;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劣Ⅴ类水质断面还占一定比例,近岸海域水质较差。(一)基本状况1、饮用水源2015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重点监测饮用水源地34个,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2个,Ⅱ类水20个,Ⅲ类水12个,1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为主,80项挥发性、半挥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等毒理指标均未检出。饮用水源水华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水华预警监测显示全市34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LR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均处于无毒状态。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总体以中营养为主,其中白溪水库、十字路水库为贫营养,其他水库均为中营养。2、地表水2015年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地表水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率45%,比2014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功能区达标率66.3%,比2014年提高8.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8.8%,比2014年下降2.5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3%、1%和15.6%。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石油类。全市80个市控地表水监测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全市水质优良及功能达标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及宁海、象山境内入海溪流。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水域主要位于平原河网,劣Ⅴ类断面主要集中在慈溪河网、鄞州河网。总磷、氨氮、石油类等指标浓度过高仍是造成平原河网水质普遍不能达标的主要原因。各水系水质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奉化内河、宁海内河水质优,甬江水系、象山内河水质良好,市三区内河、余姚河网、镇海河网、北仑河网为轻度污染,鄞州河网为中度污染,慈溪河网为重度污染。2015年宁波市地表水功能达标断面年际比较(1)甬江水系甬江水系由甬江干流和姚江、奉化江两条一级支流以及奉化江上游剡江、县江、东江、鄞江四条二级支流组成。甬江水系水质总体为良好,优良断面比例75%,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9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与2014年比较,水质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好。(2)市三区内河市三区内河主要由月湖、西郊河、北斗河、南塘河、大河、梅墟大河、甬新河、庄桥河、江北大河和慈江等10条河流组成。市三区内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无优良水质断面,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断面比例90%。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与2014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3)鄞州河网鄞州河网主要由鄞西河网与鄞东河网组成。鄞州河网水质为中度污染,水质优良率37.5%,劣V类断面比例37.5%,功能达标断面比例37.5%。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与2014年比较,水质由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有所好转。(4)镇海河网镇海河网主要由中大河水系和蟹浦大河组成。镇海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以Ⅳ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20%,功能达标率10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生化需氧量。与2014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5)北仑河网北仑河网主要由毗邻小港的小浃江、流经新碶的岩河与泰河及途经柴桥的芦江组成。北仑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水质优良率均为5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5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与2014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6)余姚河网余姚河网主要位于姚西北平原(不包括姚江)。余姚河网水质为轻度污染,以Ⅳ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2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与2014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7)慈溪河网慈溪河网主要由郑家浦、四灶浦、潮塘江、三塘江、八塘江等组成,水系纵横交叉,网状特点明显,水体流动甚微,自净能力较差。慈溪河网为重度污染,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0,功能达标率为20%,劣Ⅴ类的重度污染断面比例4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2014年比较,水质无明显变化。(8)奉化内河奉化内河主要包括甬江水系奉化江上游的剡江、县江、东江三条支流。奉化内河水质优,以Ⅰ~Ⅲ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10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与2014比较,水质好转。(9)宁海内河宁海内河主要包括白溪、凫溪和清溪,大部分为山溪性河流,源近流短,自净能力较强。宁海内河水质优,以Ⅱ~Ⅲ类水质为主,水质优良率100%,功能达标率为77.8%,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与2014年比较,水质好转。(10)象山内河象山内河主要包括大塘港和南大河,源近流短,入海溪流特征明显。象山内河水质为良好,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8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与2014年比较,水质好转。3、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6.5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61亿吨,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25%。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5.6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41万吨;氨氮排放1.2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0.07万吨;石油类排放32.79吨。(二)措施与行动1、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住建、城管、环保多部门密切协调,合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90公里,提高乡镇污水纳管比例,实现污水处理厂规模效益。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投运各类污水处理厂36座,处理能力201.3万吨/日,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8座,处理能力179.5万吨/日,镇级污水处理厂8座,处理能力9.7万吨/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0座,处理能力12.1万吨/日。各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水量5.58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处理量4.61亿吨,工业污水处理量0.97亿吨,日均处理量153万吨,平均运行负荷为86%。2、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贯彻落实全省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持续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全面实施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短信工程,全市102个水源地全部创建成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钱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13-2015年先后3次累计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45亿元。3、积极推进“五水共治”水环境整治。制定下发《宁波市2015年治污水工作实施计划》,规划工程项目50个,投资总额59.13亿元。深入推进“清三河”工作,2015年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188%,完成黑臭河道常规整治43条、110.9公里,提升治理27条、46.56公里。4、深化重污染行业环境整治提升。继续开展电镀、印染、造纸、化工等十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完成3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144家企业整治提升。杭州湾新区印染园区和鄞州电镀园区89家企业整体关停、余慈地区2195家废塑料企业或经营户取缔整合、余姚38家榨菜企业及余慈铜熔炼194家企业或经营户关停整合,印染、制革、造纸、化工等四大重污染行业共计淘汰落后产能48万吨,削减废水量1996万吨,COD3542吨,氨氮204吨。开展重点行业整治提升示范创建工作,LG甬兴等一批行业整治典型企业和镇海化工区创建省级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5、强化环保制度创新。全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出台《宁波市排污权回购管理暂行办法》和《宁波市排污权出租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排污权二级市场的形成,全市建设项目排污权交易率达到100%,排污权交易笔数累计211笔,交易金额为1.75亿元。开征现有排污企业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累计征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1244笔,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4.19亿万元。建立区域总量量化管理体系,核发A类排污许可证795家。继续推进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二期建设,完善运维制度,拓展应用范围,新建刷卡排污系统60套,293家市控以上企业全面安装刷卡排污系统。6、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开展以“亮剑”、“绿剑”系列、环境保护大检查、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环保执法月、世界互联网大会环境保障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2015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61961人次,检查企业34182家次,立案查处1244件,处罚金额6493.75万元。不断深化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处理环境信访件1.4万余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行政拘留18件,行政拘留20人,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66件,刑事拘留113人,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震慑违法排污行为。三、海洋环境(一)基本状况全市近岸海域共划分8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个;二类环境功能区3个;四类环境功能区4个。2015年宁波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总体较高,海水均为劣四类水质,不能满足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按照海域水质营养等级划分,杭州湾南岸二类区、镇海-北仑-大榭为严重富营养,其余海域为重度富营养。与2014年比较,杭州湾南岸富营养程度保持高位并有所加重,梅山保税港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减轻一个等级,其他近岸海域水质无明显变化。(二)措施与行动1、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实施展象山石浦港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工程,预算投资12655万元,计划疏浚面积84万平方米。开展海洋生态红线划分工作,初步划定《象山港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加强韭山列岛、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出台《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保护和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渔山列岛登礁海钓船登记制度。开展韭山列岛海洋生态环境宣教展览馆和码头改造工程招标,南韭山本岛树立宣传警示牌27块。3、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执法。2015年,全市渔政、海监继续开展“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海监执法614次,立案查处海洋违法10件。开展“一打三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取缔任务,整治渔船2603艘,收缴禁用网具19万顶(张)。4、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设置海水水质监测站位216个,继续开展颜公河入海口、小曹娥排污口等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按月常规污染物监测,完成7个航次象山港周边海域陆源入海口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继续开展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完成3个海上自动监测浮标投放工作,累计完成10个近岸海域浮标投放工作,浮标数据接收率达到90%以上。5、实施海洋生物资源恢复。继续开展东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2015年象山港、韭山列岛及檀头山以东海域人工增殖放流大黄鱼、黄姑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毛蚶、梭子蟹、对虾等苗种6.78亿尾(颗)。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渔山列岛海域投放“三无”船舶改造人工鱼礁85座,渔
本文标题:2015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6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