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2015年广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12015年广州市高三级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13.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B.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14.“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15.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6.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2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中国的新闻事业C.《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17.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③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①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18.“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A.《十二铜表法》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19.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一革命后为下列哪一政体的建立提供前提?A.君主立宪制B.总统共和制C.议会共和制D.开明君主制20.“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21.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22.“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A.生物进化论B.《共产党宣言》C.自由主义思想D.福利国家思想2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当时,世界重建的经济基础是3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38.(26分)国际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其它比重32%23%13%10%22%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材料三:全球贸易在199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7%的增长率,与50年前相比,世界贸易增长了14倍。──卫灵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种做法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12分)(2)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大危机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韩国国定教科书4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2015年广州市高三级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12—23题答案:DBBBDAABDADB38.答案(1)19世纪上半叶:目的:英国为了扩大对外贸易。(2分)影响:(对英国)有利于英国对外倾销商品、进行经济扩张,称霸世界;(对世界)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4分)1929~1933年:目的: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缓解经济危机)。(2分)影响:导致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4分)(2)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分)影响: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推动。(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皆可给分。)39.答案(1)主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3分)(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3)认可事实: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4分)不能接受事实: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4分)
本文标题:2015年广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6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