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版含解析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广东清远一模·18)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材料的关键词是“效仿苏联”,即照搬苏联模式的表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特色的独创,苏联并没有出现过此类改造,不可以证明材料的观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以重工业为重点”学习了斯大林模式中的“重视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学习了苏联1928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照搬了苏联模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5·广东珠海一模·17)“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是一首充满乐观精神的政治抒情诗,是1955年10月毛泽东重游长沙岳麓山而作。该诗创作背景可能是()A.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农村合作化运动发展迅速C.域外之事指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苏联撤走导弹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式提出【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的新政协召开,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以及“1955年”的时间,可以判断是一五计划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苏联撤走导弹是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式提出是1956年,故D项错误。【答案】B-2-3.(2015·广东深圳一模·17)图9是《中日GDP发展对比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B.二战失败并未给日本经济造成影响C.因文革的发动,日本CDP超越中国D.改革开放后,中国CDP一直领先于日本【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解析】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1952—1958年期间,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而这一时期新中国刚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故A项正确;图中所示信息只能显示1952—1958年日本GDP低于新中国的GDP,而新中国时期的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水平依然很低,由此可以说明战后日本的经济遭受到了巨大创伤,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日本GDP超过中国,其主要原因应是日本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美国的大力扶植,故C项错误;由图所示信息可知,2010年之后中国GDP超过日本,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广东深圳二模·16)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为了()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解析】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年建国初年的任务,到1952年,全国经济基本恢复,故A项错误;1953年的总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当时解决所有制-3-问题”即三大改造,目的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B项正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谈不上“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广东湛江一模·17)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A.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B.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C.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D.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B、C项分别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农业上浮夸风的表现,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体现维护私有财产,与题干“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广东肇庆三模·17)《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共产风”刮向山东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光明日报》的报道是当时“浮夸风”的表现,故A项错误;“共产风”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绝对的平均主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光明日报》的报道体现了当时农业生产中“浮夸风”现象,故C项正确;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广东惠州二模·17)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4-【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8.(2015·广东江门一模·18)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题中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农民缺乏积极性而出现的现象,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丧失劳动积极性,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指工业农业制定高指标,出现浮夸风,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广东惠州四模·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高举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广东惠州三模·18)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通过法国转-5-口,从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商——美国进口粮食。”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B.国家经济困难粮食短缺C.社会主义工业取得初步成果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年经济困难【解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A项错误;“1961”、“进口粮食”反映了受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没有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失误,不适合“成效显著”,而且它的危害主要是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5·广东肇庆二模·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8分)【考点】(3)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择偶标准变革;“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解析】(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根据图中毛主席语录可知,当时在处在中国的文革时期。-6-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归纳文革对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国民经济、以及文艺方针的破坏。(4)第一小问材料四中,80年代后期婚姻支出增加,还能接受与外国人结婚。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与国外联系紧密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综上所述,爱情婚姻观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也是国内经济状况、政治形势变化的反映。【答案】(3)特征:以阶级(政治)斗争为纲。(2分,答文化大革命或政治动乱也可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动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6分)12.(2015·广东肇庆二模·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些有益探索?(8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调整方针【解析】(3)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包括,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以及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答案】(3)探索: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确定正确路线;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分,答对4点即可)13.(2015·广东揭阳一模·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7-请回答:(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8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2)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的会议,故从抗战时期开始,结合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确立民主政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
本文标题:2015年广东模拟试题汇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6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