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年高三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二一
2013年高三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二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二、古诗文阅读,完成4—10题。(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临淄王入诛韦庶人,幽求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造,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知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顷王室不造造:建立B.乖崖分之节乖:乖巧C.知军国事知:掌管D.诏有司鞫治鞫:审讯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幽求功劳大的一组是()(3分)①不早计,后且噬脐②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③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④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⑤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⑥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D.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7.翻译下列句子。⑴临淄王入诛韦庶人,幽求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5分)⑵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5分)(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1]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8.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特点如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9.简析该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2)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喜事契诃夫已是深夜十二点钟。兴奋激动、头发蓬乱的米佳·库尔达罗夫飞快地跑进父母的住宅,迅速走遍各个房间。父母已经躺下睡觉。妹妹正躺在床上阅读一部小说的最后一页。两个上中学的弟弟已经入睡。“你这是从哪儿来呀?”父母惊讶地问,“你出了什么事?”“哎呀,你们就别问啦!我万万没有料到!是的,我万万没有料到!这……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米佳纵声大笑起来,坐进圈椅里,他幸福得连站都站不住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你们简直想象不到!你们都过来看看呀!”妹妹从床上跳下来,身上披着被子,走到哥哥跟前。那两个中学生也醒了。“你怎么啦?瞧你的脸色多难看!”“我这是因为高兴呀,妈妈!要知道,现在整个俄国都知道我的名字了!整个俄国!以前只有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十四品文官米佳·库尔达罗夫,可现在整个俄国都知道我的名字了!亲爱的妈妈!哦,我的天哪!”米佳霍地站起来,跑着在各个房间转了一圈,又坐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好好说呀!”“你们住在这里,就像野人一样,既不看报纸,也丝毫不关心那些社会新闻,可是报纸上却刊登着许多这类引人注意的新闻!只要发生点什么事情,人们马上就都知道了,什么事情也隐瞒不住!我现在多么幸福啊!哦,我的天哪!要知道,报纸上向来只刊登那些名人的事情,可是这一次却把我的事也刊登出来了!”“你出了什么事?在什么地方?”爸爸吓得脸色煞白,妈妈望望圣像,画了个十字。两个中学生也霍地跳下床来,像平时那样,身上只穿着短衬衫,走到大哥跟前。“是的!报纸上把我的事也刊登出来了!现在全俄国都知道我这件事了!您呀,妈妈,请把这张报纸保存好,留作纪念吧!一旦有工夫就可以拿出来看看。你们现在都来看呀!”米佳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把它递给父亲,同时还用手指头指着用蓝笔标出来的地方。“您念呀!”父亲戴上眼镜。“念呀!”妈妈又望望圣像,画了个十字。爸爸咳嗽一声,念了起来:“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十一点,十四品文官米佳·库尔达罗夫……”“您看到了吗?看到了吗?往下念呀!”“……十四品文官米佳·库尔达罗夫从小布隆街上科济辛公寓的一个啤酒店出来,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当时我和谢苗·彼得罗维奇在一起喝酒来着……一切都描写得很详细!继续往下念呀!往下念呀!你们都听着!”“……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他滑了一跤,一头摔倒在正好停在那里的一辆出租马车的马蹄旁,那辆出租马车的车主是尤赫诺沃县杜雷金诺村的农民伊万·德罗托夫。受惊的马越过库尔达罗夫,拉着马车从他身上碾了过去,顺着大街疾驰起来,后来被几个看门人拦住。马车上的乘客是莫斯科二等商人斯捷潘·卢科夫。库尔达罗夫起初失去知觉,后被送到警察局,由医生对他进行了检查。他的后脑勺受了伤……”“我当时撞在车辕上了,爸爸。往下念呀!您往下念呀!”“……他的后脑勺受了伤,属于轻伤。已就此事出具了证明,并对受伤者进行了医疗救护……”(2).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米佳怎样的形象?请分析概括。(6分)(3).文中的“喜事”具体指什么?以“喜事”为题有何好处?(6分)(4).当今中国社会,也有很多像米佳这样的“喜事”,有人认为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无可厚非,有人认为这样的“喜事”还是没有为好。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钱穆:息念与发愤胡美琦我和宾四(钱穆的字)刚开始共同生活时,他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谈起,他说:这是因为有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来,乘巴士、走
本文标题:2013年高三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二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8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