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必修32007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必修32007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一、复习的依据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20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3、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4、平时教学的情况5、学生的学情二、复习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按照课程标准的六个部分进行复习。每个部分约一课时。本模块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个体水平上生命活动的调节,二是群体水平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由稳态这一核心概念统领的个体和群体两个研究水平的内容。人体的稳态、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是当今社会、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代自然科学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在以往高考中以及其他综合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看出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每个知识块都很重要。其中考查能级要求为A级的共27个,B级的共27个,C级的共2个。必修3的课标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的实验(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3)制作生态瓶(4)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2、归纳整理,形成网络;3、注重探究,联系实际;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5、依据考纲,统筹兼顾。三、应试策略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一方面考试说明中明确基本题占70%,而且近几年会考和高考中大部分选择题与部分的非选择题都与课本的知识点扣得很紧,另一方面由于必修3考点内容多、能力要求高、联系实际广,抓好基础,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对本模块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建议:1、根据考试说明把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出来,先背后填。2、将描述生物事件的术语,经典实验及其研究的方法,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点击关键词。3、列出教材上的模式图、示意图、流程图等,让学生默写。2、归纳整理,形成网络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本模块的各知识点牢牢地刻在大脑的沟回里,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和记忆体系。具体的方法建议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最后汇总整个模块。体液免疫过程增殖、分化抗原抗体记忆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分化活化、增殖、分化刺激再次侵入其他植物激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艾滋病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调节人体的稳态激素调节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的应用动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物个体的稳态生物个体的稳态知识结构结构基础免疫神经元反射和反射弧动物激素的调节种群的特征种群群落的演替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群落群落结构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结构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个体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神经冲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艾滋病人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人体的稳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人与环境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人类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和构成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的应用动物激素的应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其他植物激素概念图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近年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在复习时可将人教课后练习中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生态系统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3、注重探究,联系实际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探究实验中重点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最关键的是能预期实验的结果,并学会加以分析等能力。3、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假设预期实验设计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对照原则(2)单一变量原则(3)等量原则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其中的(自)变量为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大小,无关变量为取材、处理时间、光照、温度等。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控制无关变量和单一变量,设置重复组和对照组。结果分析包括能否生根,生根多少,从而得到近似最适浓度。新课程理念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通过高中生物学习,记住一些原理结论和事实、并不是根本的目的,能用生物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一些现实生产、生活现象,理解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对特定条件下的事物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判断或假设是更重要的。例如必修3中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的脑部发生了损伤后出现的语言功能障碍现象、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引起疾病等、艾滋病的机理、我国人口普查实际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未来作出科学的判断、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绿化、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持续发展等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在复习中,要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仅关注70%的单选题,30%的主观题也不能忽视。主观题型有填空、识图、分析、实验等,在复习时都要一一训练。例如识图题可能包括图像题、图解题、表格题、图表综合题等类型。生物图表信息题在创新情境的基础上还起到考查能力的作用。解题过程首先应该正确识别图、表、曲线含义,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转换;再进行知识迁移,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中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在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例、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要说明光A.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D.顶端胚芽鞘向光一侧分布的生长素多光例、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要说明光A.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D.顶端胚芽鞘向光一侧分布的生长素多光例: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右图,据图回答:①图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图中的稳定性最差,原因是。②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和有密切关系。④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注意的事项有。答案:①乙丙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为植物提供N源(或营养物质、肥料)③营养结构非生物因素④要密封、要透明、生物生活力要强,瓶中水量不能超过4/5、生物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合理在复习中,不但要加强知识的记忆,还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实现知识的综合与灵活应用能力的飞跃。5、依据考纲,统筹兼顾2007年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省,而目前全省使用的教材有两个版本,即人教和苏教,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依据学业水平测试的说明,既要考虑共性,又要兼顾一些考纲中要求的个性内容。人教社核心概念苏教版核心概念1.1体液;内环境;2.1稳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艾滋病;2.2突触;反射弧;人脑的高级功能;激素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及其协调;2.3昆虫激素;激素应用;1.2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1兴奋;突触;脑的高级功能2.2激素调节及特点;血糖平衡调节;反馈调节;2.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及其协调;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2.4免疫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艾滋病;3.1生长素发现;植物激素;2.4植物激素;生长素类似物;3.2生长素作用;生长素特性;3.3其他激素及其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他激素及其作用;4.1种群密度;种群的数量特征;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结构3.1种群及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4.2J型曲线;S型曲线;K值;种群数量变化J型曲线;S型曲线4.3群落;群落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空间结构;3.2群落;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生态位4.4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3.3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群落结构;生态位;5.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食物网;4.1生态因子;生态系统;营养级;生物圈;5.2能量流动及特点;4.2能量流动;5.3物质循环;碳循环;能流和物流的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4信息素;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方式;5.5生态系统稳定性;负反馈调节;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6.1人口增长5.1人口问题;环境污染;6.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5.2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必修三既有较多知识点的记忆,又有对理解要求较高的章节,是一个相对较难的模块。在复习中老师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教科书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另一方面也需精选一些过关题让学生及时巩固,但要注意不要做过难的试题,更不要把时间花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不作要求的知识上。要准确把握说明,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提高效率,争创佳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稳态;内环境;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艾滋病;2.2反射和反射弧;神经元;兴奋的传导;突触;人脑的高级功能;2.3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应用;2.4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其他激素种类、作用;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3.1种群和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样方法;标志重捕法;J型曲线;S型曲线3.2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3.3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4.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类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物圈;4.2能量流动;4.3物质循环;碳循环;4.4信息传递及其应用;4.5生态系统的稳态性;第五章人与环境5.1人口问题;环境污染;5.2生物多样性;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必修32007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