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年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
(1页)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连续培养反应器:不断地往反应器中加入营养物,利用罐中的菌体增殖得到产物,并不断采出。在良好的控制下,罐内菌体的增殖速度可以与采出速度相同而达到稳态。2、菌体比生长速率:单位浓度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的反应速率,其值反映了培养菌体的活力,受菌株及各种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表示为μ=dx/x.dt、qs=-ds/xdt、qp=dp/xdt3、得率系数:两种物质得失之间的计量比,符号Y4、贴壁培养:贴壁依赖性细胞在培养中要贴附于壁上才能迅速铺展,开始有丝分裂并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式就叫贴壁培养.多数动物细胞的培养都采取这种方式.5、蛋白质的复性:包含体蛋白质溶解于变性剂溶液中,呈变性状态,所有的氢键、疏水键全部被破坏,疏水侧链完全暴露,但一级结构和共价键不被破坏,当除去变性剂后,一部分蛋白质可以自动折叠成具有活性的正确构型,这一折叠过程称为蛋白质复性。6、浓差极化:指在分离过程中,料液中的溶剂在压力驱动下透过膜,溶质被截留,于是在膜表面与临近膜面区域浓度越来越高。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由膜面向本体溶液扩散,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与局部渗透压增加,从而导致溶剂透过量下降。溶剂向膜面流动引起溶质向膜面的流动,这种流动如果与浓度梯度所驱动的溶质向本体溶液扩散的速度平衡时,在膜面附近就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区,这一区域就称为浓度极化边界层,这一现象称为浓差极化。浓差极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7、膜污染: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8、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9、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10、有效柱长(有效迁移距离,Leff):不同溶质在其迁移速度大于零,但小于流动相的线性流速时,溶质在色谱柱上的迁移对分离有贡献,溶质(2页)迁移所经历的柱长也对分离有贡献,而当其迁移速度等于流动相速度时,溶质迁移所经历的柱长对分离无贡献。溶质从开始迁移至其迁移速度等于流动相速度时,溶质在色谱柱上迁移的距离称为有效迁移距离,也称为有效柱长。11、吸附等温线: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12、切向流过滤(错流过滤、交叉流过滤、十字过滤):就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过滤速度的技术,其原理就是:使悬浮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液体的剪切作用将介质表面的固体移走,当移走固体与固体沉积速率相同时,过滤速度就保持恒定,控制不同的切向流速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过滤速度。(实际是维持了Rc).目前几乎所有的膜固液分离都采用切向流方式13、包含体(包涵体,inclusionbodies):存在于基因工程细胞中,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中大部分是克隆表达的产物,这些产物在一级结构上是正确的,但在立体结构上却是错误的,因此没有生物学活性。难溶于水,只有在变性剂溶液中才能溶解。14、蛋白质的复性:包含体蛋白质溶解于变性剂溶液中,呈变性状态,所有的氢键、疏水键全部被破坏,疏水侧链完全暴露,但一级结构和共价键不被破坏,当除去变性剂后,一部分蛋白质可以自动折叠成具有活性的正确构型,这一折叠过程称为蛋白质复性。15、切向流过滤(错流过滤、交叉流过滤、十字过滤):就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过滤速度的技术,其原理就是:使悬浮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液体的剪切作用将介质表面的固体移走,当移走固体与固体沉积速率相同时,过滤速度就保持恒定,控制不同的切向流速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过滤速度。16、双水相萃取:利用被提取物在二相中的分配不同而实现分离的目的;由于蛋白质在有机相中容易失活,因此采用的二相均为亲水相,如PEG/葡聚糖、PEG/无机盐等,称为双水相,两相密度不同,轻相富含一种高分子,重相可能富含另一高分子,细胞碎片和蛋白质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17、反渗透: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只有溶液中的水透过膜,而所有溶液中的大分子、小分子有机物及无机盐全被截留。理想的反渗透膜应被认为是无孔的,它分离的原理是溶解扩散(或毛细孔流学说)。18、分配系数: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mL)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19、色谱曲线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3页)20、保留值:试样中,个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由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控制,作定性参数21、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22、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溶质,如所相色谱中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23、调整保留时间(tR'):tR'=tR-tM24、容量因子k:平衡时,组分在各相中达到平衡时总的质量比25、离子交换色谱:组分在固定相上发生的反复离子交换反应;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之间亲和力的大小与离子半径、电荷、存在形式等有关,随着流动相的pH值及置换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26、排阻色谱:按组分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小分子可以扩散到凝胶空隙,由其中通过,出峰最慢;中等分子只能通过部分凝胶空隙,中速通过;而大分子被排斥在外,出峰最快;溶剂分子小,故在最后出峰。27、亲和色谱: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存在的某种特异性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28、正相色谱: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也称正相柱。29、反相色谱: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色谱,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30、非线性色谱::当组分的进样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时,Cm与Cs不存在线性关系的色谱,一般是制备型色谱。31、吸附等温线: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32、全交换容量:每克干介质或每毫升湿介质具有的功能基含量.是一个定值.33、工作容量:每克干介质或每毫升湿介质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的交换吸附蛋白质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变值.34、疏水性色谱:填料表面具有弱疏水性,蛋白质的疏水基团与填料表面之间产生弱的疏水性相互作用.高浓度的盐条件下,蛋白质与疏水固定相的吸附能力高,随着盐浓度的下降,吸附能力下降.当淋洗液离子强度逐渐降低时,蛋白质样品按其疏水性的不同依次被洗脱.35、径向色谱:采用径向流技术的色谱,即样品和流动相沿径向流动,可以从色谱柱的周围流向圆心,也可以从圆心流向柱的周围.通常采用从柱的周围流向圆心的方式.36、泳动度(迁移率):带电质点在单位强度电场下的泳动速度即:U=V/E=(d/t)/(V/L)37、变性胶:胶电脉在蛋白质变性的状态下进行,主要指SDS变性条(4页)件下进生38、非变性胶:电泳在蛋白质保持天然状态下进行,不加变性剂39、高压均浆法:高压泵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成匀浆阀柱杆的直线运动,从高压室(几十兆帕)压出细胞悬浮液,经过碰撞环的撞击后改变方向从出口管喷出,使细胞经历较高的流速下的剪切碰撞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达到破碎细胞的目的。40、线性色谱:在色谱学中,如果流动相中样品的浓度与固定相中的样品浓度之间是线性关系,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色谱分配过程就称为线性色谱41、生物过程动力学:定量地描述过程的速率以及影响过程速率的诸多因素.包括细胞生长速率、各种基质消耗的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42、悬浮培养:是指细胞在培养器中自由悬浮生长的过程.主要用于非贴壁依赖性细胞培养,如杂交瘤细胞等.43、固定化培养:利用吸附或包埋等固定化的方式将细胞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然后以固定化的颗粒进行悬浮培养.该方法对贴壁性和非贴壁依赖性细胞都是适合的.44、膜分离技术:以半透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45、离子交换法: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依赖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电分子中电荷的微小差异而进行分离。46、肽谱:指蛋白质被酶解或化学降解后肽段的分离分析或制备。二、填空题(共20分)1.超声波破碎细胞的效率与声频、声能、处理时间、细胞浓度及细胞类型等因素有关。2.目前用于固液分离的膜过滤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微孔过滤(微滤)、超滤、反渗透。3.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领域,色谱和电泳是目前所知最好的两种分离蛋白的方法。4.在生物物质分离中,可以依据一次进样量多少,将色谱分为:分析色谱、半制备色谱(中等规模制备色谱)、制备色谱和工业生产规模色谱4大类。5.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液相或气相色谱,其色谱装置均应包括:流动相供给、进样、色谱柱、检测器等四大部分。6.在色谱过程中,有两种将目标产品从色谱柱上洗脱下来的方法:一种是维持流动相热力学参数不变的等梯度洗脱法,另一种叫梯度洗脱法。(5页)7.径向色谱填料主要有:离子交换树脂和亲和色谱填料两种。8.评价HPLC色谱填料性能的主要表征指标包括:(每空0.5分)保留值,选择性,柱效率,填充柱的空喜和穿透性,分离度。9.请列举任意四种破碎细胞的方法:(每空0.5分)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超声破碎化学渗透法。10.在HPLC领域内经常可以遇到的吸附等温线可以有以下5种(形状):(每空0.5分)凹形,凸形,S形,H形,阶梯形。11.羟其磷灰石在原理上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弱离子交换色谱。(本小题1分)12.请列举二种测量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考马斯亮蓝法,克氏定氮法。(每空1分)。13.常见的无机色谱填料主要包括:硅胶、可控孔径玻璃、氧化铝、氧化钛、羟基磷灰石以及碳和石墨等基质。14.15.无机HPLC填料最常见的是以多孔硅胶为基本材料的填料;含硼的Na2O-B2O3-SiO2系玻璃经过热处理引起相分离,生成可溶于酸的Na2O-B2O3相及不溶于酸的高硅相。将酸可溶相浸析出来后剩下的另一相就制成了可控孔径玻璃,可控孔径玻璃的主要化学成份就是二氧化硅。(每空1分)16.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其所带的静电荷数成正比,与它本身的半径及溶液的粘度成反比。(每空1分)17.溶质保留置换理论的核心是:当一个溶质被吸附剂西湖时,在溶质份子和吸附剂接触的表面必然会释放出一定数目的溶剂分子。(本小题3分)18.指出三种交联葡聚糖的微载体:Cytodex1微载体;Cytodex2微载(6页)体;Cytodex3微载体19.指出蛋白质复性的三种方法:稀释法,透析法,液色色谱法等20.固液分离的主要方式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双水相萃取,泡沫分离法。21.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22色谱的保留值可以用保留时间也可以用保留体积来表示。23.色谱的峰宽可以用半峰宽、峰底宽、标准偏差表示。24.指出下列情况下色谱系统对容质的柱效和分配系统差的关系:①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②△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③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④△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25.线性色谱的吸附等温线是直线,非线性色谱的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常见的有:凸形、凹形、S形、H形、阶梯形。从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可以预见色谱曲线的形状,一般凸形的吸附等温线代表色谱图是拖尾的,凹形吸附等温线代表的色谱图是吐舌头形状、S形的色谱图是波浪形的。26.ShepadexG25是一种凝胶排阻色谱,主要用于脱盐。27.ShephadexG100是一种凝胶排阻色谱,
本文标题:2015年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1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