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5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测试卷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测试卷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8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2分,共25题)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孙权和袁绍2.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于()A.公元220年B.公元221年C.公元222年D.公元229年4.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①赤壁之战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③淝水之战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6.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小论文,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7.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A.华佗B.王羲之C.顾恺之D.祖冲之8.火药应用于军事上,最早开始于()A、三国时期B、北周时期C、唐朝前期D、唐朝末年9.“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10.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11.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12.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①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②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③航船出行可以用指南针④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2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C.南北朝D.隋朝14.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15.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宋元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澶渊之盟”、“岳飞抗金”、“蒙古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1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7.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A.王昭君B.黄道婆C.文成公主D.金城公主18.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19.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211ABCABCD20.《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21.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文学做平就体裁来看属于()【:】A.楚辞B.汉赋C.唐诗D.宋词22.有人说他是“世界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有人则说他是世界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功的人物,他开创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一代天骄”()【:21】A.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23.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1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A.辽——契丹族B.北宋——汉族C.金——回族D.西夏——党项族24.北宋时期,在哪一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四川B.北京C.广东D.上海25.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三国鼎立图材料二:魏蜀吴三国国力比较三国实力比较表(1)请写出ABC三国的国名和建立者(3分)国名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2)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哪一著名战役?这场战役体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什么思想?(2分)(3)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请各举一例说明(3分)(4)通过表格中数据比较,哪个国家的实力强大?这说明三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还是南方?(2分)27.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3分)0【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1分)上则材料反映了出现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的原因?(2分)【创新精神】(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3)唐朝时期,国家政治体制也在创新,右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简述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2分)(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两点唐朝繁荣的原因。(2分)28.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这一盟约历史上称为什么?(4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一中的盟约。(2分)【:21···1】(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4分)(3)材料三这句诗是谁写的?“靖康耻”是什么意思?(3分)(4)上述的三段材料反映了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哪两种交往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5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3材料二宋代商业繁荣,北宋的都城开封和南宋的都城杭州的人口都在100万以上,繁华程度超过了唐代都城长安。21·*1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南宋时期,我国古代饿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哪里?“苏湖熟(丰收),天下足”说明了什么?(2分)5(2)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过程,请你说明这个过程,(3分)(3)请你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唐代的表现?(4分)28.(1)宋真宗;契丹族;岁币;澶渊之盟(4分)。评述:对北宋而言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双方保持了100多年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2分)211(2)重视儒学;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仿效中原政治制度;仿效汉字笔画创制本民族文字;仿效中原货币铸造货币;仿效中原法律制定成文法(至少4点,4分)(3)岳飞(1分)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宗室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也被掠走,北宋灭亡.(2分)4(4)战争与和平交往(1分);辽、宋、夏、金之间战和交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1分)。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1分);战争将给双方带来灾难;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和他们友好往来,共同繁荣。(2分)【:21】29.(1)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3分)(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3分)(3)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的界限消除,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商业活动不在受日落闭市的限制,买卖昼夜不绝;出现了商品经济的新生事物:纸币、广告、商标。(至少2点,4分)
本文标题:2015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1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