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1页(共10页)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5.10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2.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4.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所入厚利已构成寺院主要财源。这表明当时A.寺院经济普遍发达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主流思潮剧变D.商业活动异常活跃5.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第2页(共10页)6.为方便商人长途贸易,北宋初年曾设立专门机构“便钱务”,许民人钱左藏(即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宋真宗时还下诏规定:“商旅自京(东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与材料中的“便钱”功能相当的是A.唐代的邸店B.唐代的飞钱C.唐代的柜坊D.宋代的交子7.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8.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市镇经济的发展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C.商业环境的恶化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9.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天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10.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11.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比重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材料反映了A.西方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西方的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第3页(共10页)12.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重视民间资本的大量引人13.以下是1872年—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C.中国的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4.《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这说明晚清时期A.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B.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C.地方政府搜自截取中央财政D.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受到冲击15.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一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16.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年代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这种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17.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第4页(共10页)18.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19.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20.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生产的经营规模C.生产的经营方式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2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又推出取消出口补贴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A.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B.促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推动了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接轨D.减弱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的束缚23.17世纪初建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经营却日益困难并最终解体。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殖民掠夺的经营方式难以持久B.商业垄断导致经营效率低下C.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英国对亚洲市场的依赖性减弱24.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第5页(共10页)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2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95年出版的《道德论》一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威胁社会稳定”。这段话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A.经济危机的发生B.工人运动的兴起C.垄断组织的形成D.社会阶层的分化26.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27.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28.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29.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第6页(共10页)30.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交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人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表反映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32.2012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A.联合国与欧盟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C.世界银行与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18分,34题16分,35题18分)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写起。然而,总的说来,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来,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已是日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尤其是当时具有主导作用的棉纺织业部门,落后愈甚,它一直停留在农家副业上。整个明清时代,棉纺织业中未发砚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也无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证据。材料二近年来,学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鸡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鸡片战争后,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和刨烟两业被外国第7页(共10页)商品所代替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9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特点。
本文标题: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3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