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西学东渐”视角下的【整体感悟】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诋铁舰为费……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设学》材料中张之洞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重温主干知识】鄙夷师夷材料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康有为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孙中山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器物政治制度材料三: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制度思想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材料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启蒙思想(资)马克思主义(无)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学法指导:社会背景——把握“阶段特征”关注政治、经济”探究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原因【聚焦分析——重点难点】经济政治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22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8分,每点2分)思维升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原因:A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政治: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的出现与加深;新兴力量的兴起与壮大C思想:西方文明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材料1: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日落紫禁城》探究2:思想的力量(探究思想发展的实践及意义)材料2: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3:19世纪末,……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要求皇帝:“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推动社会变革思想启蒙,促进觉醒结合材料以19世纪末中国历史史实为例说明思想解放的力量?推动社会生活、风俗习俗关注高考前沿运用不同史观解读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明史观: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由中世纪的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历程近代化史观:中国近代这一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向近代化迈进的历程全球史观:这一思想解放历程是中国在东西方文明碰撞后,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发展潮流,逐步融入世界的历程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遗憾的是,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宗教理念和礼仪,不能通融,清朝雍正统治时期,这次平等的对话交流无疾而终第二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P.10~13)【探究3】从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的角度完成中西两次文明交流对比表的内容背景双方地位内容结果第一次第二次探究4: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分析为什么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顺序相反?•中国近代化历程:•器物变革:•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西方近代化历程;•文化变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变革: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器物变革:工业革命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陈旭麓史学研究的不同声音【课堂延伸】小结: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1、主题:•2、内容、广度与深度:•3、方向:•4、过程: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天演论》《原富》《法意》《群己权界论》……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答案】C【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理论问题。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考点】维新变法思想4.(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注意题干提及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这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考点】新文化运动5.(2012年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答案】D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课件2014安徽合肥二轮复习研讨课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共22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