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细菌的主要特殊结构的定义及功能;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掌握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2.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熟悉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熟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熟悉核质的功能。3.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教学重点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肽聚糖的结构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5分钟25分钟20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分布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微生物学的定义、分支4.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二、细菌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的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3.细菌的基本结构三、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1.肽聚糖的结构2.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意义四、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牙胞1.概念2.功能小结(5分钟)1.细菌的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2.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不同点及其应用。思考题1.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肽聚糖有何不同?有何意义?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授课教师:教学课题接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细菌代谢时对氧的需要的分类法;细菌在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2.熟悉:病原菌的生长温度;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人工培养所需的条件。教学重点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2.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分类、用途;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根据对氧的需求不同而对细菌的分类。教学难点1.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分类、用途;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15分钟35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介绍细菌的理化性状1.细菌的物理性状2.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1.细菌的能量代谢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三、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细菌的生长方式3.细菌的人工培养四、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小结(5分钟)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思考题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其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哪些?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哪个时期形态染色最典型?3.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有何意义?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病毒第三节真菌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的结构,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周期的概念;真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人工培养。2.熟悉:病毒的培养与增殖。3.了解: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的分类。教学重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3.病毒的复制周期4.真菌的结构教学难点1.病毒的复制周期2.病毒的培养3.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0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简单介绍病毒的概念、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介绍医学病毒的致病性,举例并用疱疹病毒感染的图片说明病毒的致病性。2.病毒的测量单位、病毒的形态,病毒衣壳的对称类型3.病毒体的结构:核心、衣壳、包膜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1.病毒的核酸——多样性、有内含子、克隆与表达2.病毒的蛋白质——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三、病毒的培养与增殖1.病毒的培养——方法2.病毒的增殖——增殖方式,复制周期(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播放小影片: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生物合成归纳讲授)3.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1.物理因素——温度、PH、射线和紫外线2.2.化学因素——脂溶剂、酚类、氧化剂、抗生素、中草药等五、病毒的分类(简单讲,自学为主)六、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七、真菌的繁殖与培养——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所形成的菌落类型小结(5分钟)1.病毒的特点2.病毒的结构3.病毒的复制周期4.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思考题1.有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病毒的结构有何异同?2.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哪些?3.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步骤?4.真菌的菌落有哪几种?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三章感染第一节细菌性感染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构成细菌致病性的因素;带菌者、带菌动物在感染中的意义;感染的类型。2.熟悉:感染(或传染)、病原菌、非病原菌的概念。3.了解: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教学重点1.细菌的致病机制;2.感染的类型。教学难点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5分钟40分钟20分钟30分钟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细菌致病的机制1.致病性(或病原性)的概念;毒力的概念;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2.细菌的毒力物质3.细菌侵入的数量4.细菌侵入的部位二、细菌性感染的传播1.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血液等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2.显性感染3.全身细菌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小结(5分钟)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细菌的致病机制3.感染的来源4.感染的类型思考题1.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是什么?2.试述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三章感染第二节病毒性感染第三节真菌性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的致病作用——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抗病毒免疫——干扰素;病毒感染的类型: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迟发感染)的概念和举例;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抗感染免疫的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熟悉:病毒的致病作用——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3.了解: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教学重点1.病毒的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2.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3.干扰素的概念、功能及意义教学难点1.持续性感染各类型的含义及特点2.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3.抗病毒免疫——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2.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5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2.垂直传播三、病毒感染的类型1.隐形感染和显性感染2.急性病毒感染3.持续性病毒感染四、真菌性感染五、抗感染免疫机制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六、抗菌免疫1.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2.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七、抗病毒免疫1.干扰素与NK细胞:干扰素的概念及其类型、功能及其抗病毒的机制2.特异性免疫八、抗真菌免疫小结(5分钟)1.病毒感染的方式和类型2.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3.抗感染免疫的机制4.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思考题1.举例说明病毒感染的方式和类型。2.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五章遗传变异第一节遗传变异原理第二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和接合的概念,R质粒的接合(耐药质粒的组成及接合与耐药性的关系);噬菌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性状;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增殖周期;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熟悉:质粒的共同特性及突变的概念;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过程。3.了解:基因突变的规律;细菌的变异现象。教学重点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的区别教学难点1.质粒的共同特性2.细菌转移重组的方式的机制3.噬菌体的增殖周期4.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溶原性状态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15分钟25分钟50分钟一、遗传与变异机理1.DNA的结构与功能2.基因与基因的转录3.遗传信息的翻译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细菌变异的机制遗传与变异机理1.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1)突变的概念(2)基因突变规律(3)DNA的损伤修复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1)转化的概念、机制(2)接合的概念、机制;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原因(3)转导的概念、过程;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4)溶原性转换(5)原生质体融合小结(5分钟)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基因突变的规律3.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思考题1.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实例?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五章遗传与变异第三节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第四节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院内感染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特点;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和医院获得性感染。2.熟悉:条件致病菌的特点。3.了解:正常菌群的分布概况、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教学重点1.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2.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和医院获得性感染;教学难点1.病毒遗传与变异的机制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及致病机制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2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一、病毒的遗传与变异1.病毒的基因组2.基因突变5分钟15分钟10分钟20分钟15分钟3.基因重组与重配4.基因整合5.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二、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简单讲)三、正常菌群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分布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四、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五、机会性感染1.常见机会致病菌的种类2.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六、医院内感染1.院内感染的概念、分类2.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及其预防和控制小结(5分钟)1.病毒的遗传与变异2.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3.医院内感染思考题1.病毒遗传与变异的机制?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是什么?授课教师:教学课题第七章消毒与灭菌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第一节细菌学诊断第二节病毒学诊断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的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常用的细菌学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方法。2.熟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教学重点1.消毒、灭菌、无菌等几个重要的概念2.物理消毒灭菌法3.病原菌的检验程序4.病毒的诊断——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原则教学难点病毒的诊断——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5分钟15分钟2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简单复习上次课的相关内容一、消毒、灭菌、防腐的概念二、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2.辐射灭菌法3.滤过除菌法4.超声波消毒法5.干燥与低温抑菌法15分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三、化学消毒灭菌法1.消毒剂的主要种类2.消毒剂的应用四、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五、细菌学诊断1.病原学诊断2.血清学诊断六、病毒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的最佳时期、部位,标本送检的原则;2.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培养病毒的方法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介绍原理)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简单介绍PCR的原理)小
本文标题: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