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考押题卷及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押题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14-16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1卷(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此“贵”的主要来由是A.君臣名分严明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君臣亲密无间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2.“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向米船到浙,行户接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即客贩偶稀,而栈乘时出售,有恃无恐。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向情形如此。”这表明,这一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破产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商品经济活跃D.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3.《局书》记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才匮少。”坦率直言,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下列与该经济理念接近的是A.商鞅的重农抑商B.工商食官C.宋朝的“不抑兼并”政策D.黄宗羲的经济主张4.右图是辛亥革命名将柏文蔚,安徽寿县人,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在“二次革命”中宣布安徽独立。其宣布独立是为了A.获得安徽的自治权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C.反对黑暗的中央政府D.实行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6.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里克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7.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哲学家西塞罗指出:“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西塞罗强调的是A.法律源于自然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理性就是法律D.法律至高无上8.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曾提出“裙边理论”:即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乔治•泰勒旨在强调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C.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9.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10.下表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从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国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英国2.82.9法国4.55.7联邦德国7.94.4美国3.34.3日本9.110.5意大利5.65.3加拿大3.95.6A.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慢于德国和日本B.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都得益于开始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新经济”推动的结果11.右图所示是《四书》书影。下列关于《四书》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编撰整理成书B.汉武帝采纳为国家规定教科书C.朱熹注解,后成为科举考试依据D.王夫之等对其进行过彻底批判《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2.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苟遽然(突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东华录》雍正朝,卷二六材料二福州的马尾造船厂创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中国当时最先建立的洋务造船企业。创办人左宗棠曾上书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患树强援。”——文中引文出自《左文襄公全集》大学士倭仁面对洋务派的经国之策,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近代科学知识和大机器都被他们讥之为会使人变坏、道德堕落的“奇技淫巧”。——摘自张绪山《论“孔孟之道”应该缓行》(《学灯》第3期)材料三甲午战争的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光绪帝颁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1901年以后,清政府成立有关机构以奖励、发展私营工商业,使私人企业在这一阶段相对发展较快。——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材料四(改革开放前)沈阳有两个(国营)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向前进《风口浪尖高尚全》(2006年12月31日《经济观察报》)(1)材料一中,雍正帝对“本”、“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概括材料中能支持你这—判断的相关信息。(6分)(2)'材料二争论的问题是什么?据材料列举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并从同时期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予以简要评述。(6分)(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的什么现象?对此我国又是如何逐步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应如何处理好自身利益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14.(17分)2003年3月20日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年,对它的反思还在继续。材料一:美国不顾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和德国联手冲在反战第一线,不但在北约和欧盟内公开与美国叫板,而且还与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功挫败了美英利用联合国使其对伊动武合法化的图谋。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世界将成为单级世界。-----新华网材料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年,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而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时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到2000年达到顶点以后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发生曲折。世界出口贸易下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经济全球化失去动力。-------李琮《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材料三: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一次演讲谈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好处时说:“首先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获益的是伊拉克人民自己”;其次,“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仇朝兵《美国与伊拉克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政策、进程与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国际社会对伊战的不同反应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什么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波折。指出材料三中布什的真实意图,请你为伊拉克当今的文化建设献计策。(10分)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在所选题目题号后边的方框内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7世纪中叶)法国的纺织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不如英国、荷兰、西班牙的产品优良。(法国财政大臣)柯尔柏对法国人穿这些国家生产的毛呢感到十分不满,下令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呢绒,用各种办法发展本国的纺织业。1665年,他和爱尔兰的新教徒罗伯协商,引诱他们全家带领50个工人前来法国,让他们在阿布维尔设立工场,有给予各种特权和专营权。并派有检查人员,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工场的工人数、织机数、产品质量等,向柯尔柏报告。……柯尔柏还在法国其他许多地方建立了很多呢绒工场,还有哗叽场、丝织场、毛麻混纺工场、亚麻工场、制袜工场,以及地毯工场、玻璃工场、金属工场、肥皂工场等。这些工场大都是资本家出资金,由国家给予专营权,扶持其生产高级产品,以压倒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1683年,可以说法国已经从原来的落后状态,变成当时世界上工业生产的领先国家,特别是在奢侈品的生产上,无与伦比。所以柯尔柏的这些措施,被认为只有后来苏联的五年计划才可与之相比。——摘编自马克垚《封建经济政治概论》材料二当路易十四在柯尔培尔(即柯尔柏)的帮助下亲自颁布对手工工场主有利的法律时,他只是准备了1789年的革命,而回答他的“朕即国家”这句名言的,是西哀士(1748~1836,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活动家)的话:“第三等级就是一切”。——转引自《马恩全集》⑴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柯尔柏经济政策的特点。(8分)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7分)1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秀则寄希望于国民的“自觉”,“觉悟”,以树立真共和的基础。陈独秀分析了政治觉悟的“三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活动物”,“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础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所谓立党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三步”。——搞编自邓丽兰《清末民初“粱启超之问’的提出及其论争》(1)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政治觉悟”的理解。(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粱启超之问”产生的原因。(7分)17.(15分)【20也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押题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