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4~2015(2)食品微生物学与实验思考题与答案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10分)2、填空题(10分)3、多项选择题(20分)4、简述题(20分)5、绘图说明或试述题(40分)第0章绪论1.概念: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种、菌株、变种(不考)、型、类群、GMP、HACCP、SSOP。2.微生物及其特点,它包括几大类群?3.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不考)4.微生物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5.食品微生物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与微生物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6.列出你自己能想到的社会中所用的直接依赖于食品微生物学的活动及其事务。(不考)7.微生物的分类,分类单元、原则8.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其学名的完整表示方法9.阐明虎克、巴斯德和柯赫的主要贡献。第0章绪论1.概念: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种、菌株、型、类群、GMP、HACCCP、SSOP。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具备代谢必须的酶系统、只能在各种活细胞中生长繁殖,病毒就属此类。单细胞微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多细胞微生物: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分化的细胞群构成的生物。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中,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真核微生物:在微生物中,大多数种群具有真核生物(Eukaryotes)的细胞结构,即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种:是分类单元的最基本单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菌株:它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个种的纯培养物。型:同一细菌种内显示很小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差异的菌株,常用于细菌中紧密相关菌株的区分。型是细菌亚种的细分。种群:指属以下几个比较近似种的集合。SSOP:sanitation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s危害分析与关键质量控制点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2.什么是微生物及其特点,它包括那几大类群?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需借助显微镜(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特点: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分布广;适应强、变异快。类群:微生物分为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大类、细胞型有分为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生物:病毒(噬菌体);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3.什么是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两者有什么异同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各种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和藻类)的形态、生理、生化、分类以及生态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微生物学范畴。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研究食品中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食品、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微生物以农副产品为栖息地,快速生长繁殖的同时,又改变栖息地农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各类食品、食品中间体,研究食品原料、食品生产过程、产品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微生物介导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相同点: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分类以及生态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不同点:食品微生物学以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4.微生物如何分类,分类单元、原则?分类:按照它们进化的亲缘关系,根据形态、生理性状的差异,把它们有次序地、分门别类地,排列成一个系统,这就是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这是分类中所用的主要分类等级单位。有时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还可加上次级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在科与属之间有时还可有“族″(Tribe),种是分类等级的基本单元。原则:把一些主要特征相同的种归为一属,一个或多个属构成一科,科合成目,目合成纲,并纲成门,并门成界。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其学名的完整表示方法?采用林萘双名法。这种国际命名法的一般规则如下:(1)每一种具有显著区分的微生物称为“种”。(2)每一个种给一个名字,其学名通常是用2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加种名。表示方式:学名=属名+种名+(附加部分)①第一个词是属名,是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所构成。它是一个名词,用以表示该属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属名有时可用人名或地名来表示。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②学名的第二个词为种名,是拉丁语中的形容词,表示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等。③通常在种名的后面加上“附加部分”来命名这个种的人的姓以及命名时间,以避免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7.简述胡克、巴斯德和柯赫的主要贡献。虎克的主要贡献:(1)发明了419架显微镜,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266倍;(2)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牙垢、雨水、井水以及各种有机物的浸出液,发现了许多可以活动的“活的小动物”(3)发表了400多篇相关论文。巴斯德的主要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2)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创立了巴氏消毒法他创立的巴氏消毒法(60~65℃30min)(4)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柯赫主要贡献。(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2)对病原菌的研究证明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创立了确定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病原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8、SSOP、HACCP、GMP、SCP、CCP、栅栏技术、预测微生物学,其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SSOP:sanitation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s危害分析与关键质量控制点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第一章原核生物1、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大小的测量2、概念:原生质体、菌胶团、培养基3、绘图说明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4、绘图说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5、绘图说明芽胞的形成过程。6、绘图说明细菌繁殖过程7、绘图说明细菌细胞群体生长曲线,并描述各时期的特点及应用。8、生长速率常数、代时、致死温度。9、温度、干燥、pH、渗透压10、菌落及其菌落特征,如何观察菌落?11、观察细胞壁、荚膜、芽胞、鞭毛结构各有那些方法。1、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如何测量其大小?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球形测直径,杆形测长度和宽度,螺旋形测长度和宽度,但长度以螺旋实际长度计。2、概念:原生质体、菌胶团、培养基、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菌胶团:细菌群体的共同荚膜。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3、绘图说明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答:1)细胞壁:定义: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无色透明、坚韧和富有弹性的外被。位置:细胞的最外层,内侧紧贴细胞膜。化学成分:肽聚糖、蛋白质、脂肪和少量的水。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②协助鞭毛运动;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④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⑤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⑥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如内毒素)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2)细胞膜:位置: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细胞质外层。定义:一层柔软、脆弱、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膜。(7~8nm厚)化学组成:蛋白质50~70%和磷脂20~30%。功能: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酶(β—半乳糖苷酶、有关细胞壁和荚膜的合成酶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⑥是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3)细胞质和内含物位置: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化学成分:核糖体、贮藏物、多种酶类和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伴孢晶体等功能:细胞的内环境,由两部分组成:流体—含有可溶性酶类和RNA、颗粒—又称为内含物颗粒。细胞质由于含有这些物质,使细胞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称为内含物,包括贮藏物(聚β—羟丁酸粒、多糖类贮藏物质、异染颗粒等)和羧酶体及气泡等。功能:细胞贮藏的营养物质,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被利用。4)细胞核:定义:核区又称核质体,它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原核细胞中还含有一个或多个环形的DNA分子,称为质粒。功能:核区是细菌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密切关系。4、绘图说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答:1)荚膜定义: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且粘度极大的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化学成分:水(90%以上)多糖、多肽、蛋白质。功能:①起保护作用,荚膜上大量极性基团可保护菌体免受干燥损伤,可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致病菌的荚膜还可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作用②荚膜外部的多糖层结合有大量的水,推测荚膜在抵御干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屏障作用或离子交换系统,可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④表面附着作用,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⑥致病性:荚膜为主要表面抗原,它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会引起人类和动物致病。2)鞭毛定义: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位置:着生位置在细胞膜的基体上,穿过细胞壁而伸到外部。(一端固定,一端活动)化学成分:蛋白质(约占99%)糖类、脂类和矿物质。功能:推动细胞运动的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3)菌毛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菌毛在结构上和鞭毛相似,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数量比鞭毛多得多,但与运动无关,产生菌毛的能力是一种遗传特性4)纤毛纤毛的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根或几根。已充分证明纤毛与原核微生物的结合过程有关,纤毛的功能是在不同性别的菌株之间传递DNA片段,有的性纤毛还是RNA噬菌体的吸附受体,纤毛也与某些致病菌吸附人体组织有关。5)芽孢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后期,在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壁厚,含水量极低、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和具有多层结构的休眠体。芽孢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芽孢对不良环境(干燥、热、化学药物[酸类、颜料]和辐射),尤其对热具有较强的抗性。(2)芽孢具有惊人的休眠能力。5、绘图说明芽孢的形成过程产芽孢的细菌当营养物质缺乏和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时,细胞停止生长,就开始形成芽孢。从形态上来看,芽孢形成可分为七个阶段:①DNA浓缩,束状染色质形成;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称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辐射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累积钙离子,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增高;⑤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形态变化又有一系列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的变化。6、绘图说明细菌繁殖过程答:1)核分裂:细胞伸长、核质体分裂并向两边移动;2)形成横膈壁:细胞中部的细胞膜以横切方向形成横膈膜,使细胞质分为
本文标题:2015微生物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