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5思修和法律基础.
2015思修和法律基础周立斌一、总体分析•内容由原来的8章减为7章,篇章结构和知识点的组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在法律基础部分,不但章节顺序由原来的7、8章变更为5、6章,而原来5、6章的内容合并之后,成为新大纲的第7章。内容也做了较多的增减。增加了法律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等宏观层面的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减少了原第8章中各部门法中微观层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了法律的去专业化处理,使得法律基础部分更政治化了。总体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个科目内容相对减少了,难度降低了。二、分章分解•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与旧大纲相比,增加了一个考点: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章节标题由原来的民族精神改成中国精神。内容部分,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增强国家安全意思。这是旧大纲中法律部分的内容,新大纲删减法律内容之后,把它调整到本章。•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个别知识点标题有所变化,比如把原来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改成“人生观的科学内涵”。内容也在微观层面有所调整组合,但是并无新内容和实质性改变。•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章节标题名称有所变化。原大纲中锤炼个人品德部分,调整到新大纲最后一章,即第7章中讲解了。本章内容无实质变化。•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章节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增加了法律的历史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考点,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也是一个半新半旧的考点,它将旧大纲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新编写的法律的社会作用组合成一个新的考点。•宪法部分的内容是从旧大纲第8章中移植过来的内容,与旧大纲相比,删除了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个知识点。•中国特色法律体系部分是对旧大纲的增补,除了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特征这样的内容之外,最重要的调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增加了部分法律的基本原则,如民法的原则、刑法的原则,这是旧大纲中第8章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内容。•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这是一个全新的章节,是对旧大纲个别知识点扩充而重新组合的一章。考虑到已经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以法治为主题,因此本章内容在2015年考研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在旧大纲中是作为依法治国的一个小问题而讲的,新大纲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部分是全新的考点、全新的内容,要注意和旧大纲中的法律思维方式相区别,法律思维的内容在新大纲中移到第7章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中考查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部分出现的新知识点是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其他的标题和内容与旧大纲大同小异。•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德•这一章是旧大纲第5、6章的组合,并进行了扩充。单从标题上,几乎看不到大纲考核内容的变化,具体到内容层面,变化较大的体现在法律的内容。删除了《公务员》法的内容,增加了《劳动合同法》、《继承法》以及法律思维等内容。三、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体现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的是(C)•A.道德素质B.法律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又可以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本题考查的是其中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C选项和D选项具有包容关系。C选项更准确的反应了题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包括多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ABCD分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涵。每个内涵都有各自的定位。其中A选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B选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路的问题;C选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的问题;D选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的行为规范问题。考生要学会举一反四。•3.下列选项中,从价值层面深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性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的是(C)•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AB两个选项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本题最大的难度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区分。•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其中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的安全,指的是(B)•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5.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网络信息安全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C)•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文化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6.全新的国安观包含这丰富的内容,其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D)•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7.下列选项,集中体现了法律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体现了法律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用的是法律的(D)•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规范作用•D.社会作用•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居于统帅地位的法律部门是(A【)•A.宪法•B.民法商法•C.刑法•D.行政法•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干的是(B)•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10.下列程序法中,体现了“民告官”的法律救济制度的是(C)•A.民事诉讼•B.仲裁调解•C.行政诉讼•D.刑事诉讼•11.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的,被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A)•A.法治理念•B.法治思维•C.法律意识•D.法律文化•12.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称为(B)•A.法治理念•B.法治思维•C.法律意识•D.法律文化•13.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亡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法律制度是(C)•A.法定继承•B.遗嘱继承•C.遗赠•D.遗赠扶养协议•1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A)•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5.下列选项属于人生观的核心是(B)•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意义•16.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他的(B)•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物质财富D.精神财富•1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18.下列选项,既属于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法律原则和基本国策的是(B)•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邻里团结•19.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C)•A.18周岁B.20周岁•C.22周岁D.25周岁•20.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A)•A.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B.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21.最终决定法律的内容的根本因素是(D)•A.国家政策B.最高统治者的言论•C.统治阶级的道德D.物质生活条件•22.下列法律部门,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核心的是(B)•A.民法商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23.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A.民法B.商法•C.经济法D.公司法四、多项选择题•1.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表述,理解正确的有(BCD)•A.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和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D.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CD)•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基础。•B.在司法实践中,当法律规则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左时,应该按照主流道德观念来处理案件。•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弥补法律不健全时留下的空白,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下列选择表述正确的有(ABCD)•A.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保证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B.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C.社会主义法律确认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国家生活中的主流地位。•D.社会主义法律把某些重要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为其提供法律支持。•4.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选择,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有(ABCD)•A.自由•B.平等•C.敬业•D.诚信•5.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AB)•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6.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其中,处于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地位的国家安全有AB()•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7.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下列选项属于经济安全的有(BCD)•A.生产安全•B.能源安全•C.贸易安全•D.粮食安全•8.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下列选项属于法律发展史出现过的法律制度的有(BC)•A.原始社会法律•B.奴隶制法律•C.封建制法律•D.共产主义法律•9.在资本主义法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大法系的主要区别有(BCD)•A.法律本质不同•B.法律渊源不同•C.法律结构不同•D.法官权限不同•10.集中体现了法律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体现了法律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用的是法律的社会作用,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有(ABCD)•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为(ABC)•A.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B.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会中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C.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D
本文标题:2015思修和法律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4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