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5水平考试复习与训练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水平考试单元复习与训练1,4自然环境对热泪活动的影响第1页共4页水平考试必修一单元复习与练习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演化史:地球早期以演化为主,生命出现后,以有机进化即演化为主。●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改变了大气性质,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地质史上两大生物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练习题】根据右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年代回答1~3题1.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A.①表示元古代B.②表示太古代C.③表示中生代D.⑤表示新生代2.出现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的时期是()A.②B.③C.④D.⑤3.有关③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晚期出现了人类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3.人类演化与环境: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已成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4.三大全球大气环境问题:①全球变暖②;破坏;③酸雨问题。●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2O、CH4、氧化氮、O3、氟利昂等温室气体;②大面积破坏森林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性质的改变(包括对相邻地区的影响)。●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右上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A.东、西、南、北——地形、水源B.北、南、西、东——热量、光照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5.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天气加重C.物种减少D.地震灾害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6~7题。6.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表形态变化C.海陆变迁D.人类活动7.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8.③阶段大陆东岸沙漠的分布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垂直地带性C.经度地带性D.地方性分异规律3.2.从土壤的形成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形和母质是稳定的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活跃的因素。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植物界原核生物时代真核细胞出现,海生藻类时代→蕨类(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界动物孕育三叶虫(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动物(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灵长类)→人类时代水平考试单元复习与训练1,4自然环境对热泪活动的影响第2页共4页●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稳定因素,气候和生物是活跃的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物质基础和氮除外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2.气候:活跃因素①直接影响水热条件②通过影响其他成土因素影响●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和土壤层厚度小3.生物: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4.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尤其是改变地表生物状态最为突出:1)积极影响—通过合理的耕耘活动改造自然土壤,形成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2)消极影响—不合理农牧业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9~12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9.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10.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11.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多雨条件下的土壤有机质积累少B.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水分热量条件好的地区风化壳深厚,土壤的厚度亦大12.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B.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热量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15题。13.“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14.“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15.“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3.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分布基本一致。3.3.1地带性(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分布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水平考试单元复习与训练1,4自然环境对热泪活动的影响第3页共4页分异规律主要分异因素自然带基本特点其他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热量差异。(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由赤道向两极的分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水分差异(又叫干湿度地带性)南北向延伸,东西更向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如亚欧大陆)垂直地带分异(山地垂直自然带)热量、水分随高度变化。水平延伸,垂直更替。与纬度地带分异类似高山地区明显: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越丰富。●垂直带的划分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植被和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镜子)●垂直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带一致3.3.2.地方性分异规律: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1.影响因素:地方小地形、地方小气候、岩性和土质差异等。2.表现规律: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特点●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特点:山前洪积——坡积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黄土高原小流域常见的小地形:塬、梁、峁、土石山、川地、冲沟●华北地区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长油松树。3.3,3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特征区分陆地自然带,它们主要受和条件制约。1.森林自然带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纬度地带有: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又叫泰加林)→⑤寒带冻原带2.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①温带草原带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国;②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大陆、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等地。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动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①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及大陆西岸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澳大利亚沙漠②温带荒漠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美国部。3.3.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原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确定大农业的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因地制宜的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争取持续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2.举例:1)山区陡坡开垦耕作会引起水土流失;干草原地区开垦耕作会引起土壤退化、荒漠化2)恢复自然植被时在森林带应退耕还林、在草原带应退耕还草还牧、湖滨地区应退耕还湖;3)造林要选适生树种,在草原带不适合大面积造林尤其再种乔木树种。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塬地、川地适宜发展种植业,缓坡地适宜修梯田、栽苹果发展林果业、陡请利用气候一植被的关系,确定左边各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的气候类型●森林自然带—湿润、半湿润区●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区●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自然带水平地带性地带性非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形、地质、河流、洋流水平考试单元复习与训练1,4自然环境对热泪活动的影响第4页共4页坡地适宜种草保持水土,沟口筑坝淤地,坡脚适宜修挡土坝。小练习:1.大陆东岸主要纬度自然带:带→带→带→带、带、带;2.大陆西岸主要纬度自然带:带→带→带→带、带、带;●乘火车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可体验地带性,坐飞机从黑龙江到海南观景能体验到地带性,喜马拉雅山南坡能反映典型的地带性。因和不同南北坡基带分别是林带和带,●天山山麓的绿洲体现出性分异规律。●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作用是植物的作用,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4题。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分宜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地方性4.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5~6题。5.该山峰可能位于()A.安第斯山脉南段A.阴山山脉C.天山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6.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9.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A带B带,C带。(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分异规律,受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读“南美洲沿46°S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是山脉,地处带(风带或气压带,坡雪线较高。(2)A、B两地的自然带中,A为带,这里属于气候。(3)B地属于气候、(自然)带,_这种现象的形成_主要原因与有关,属于分异规律。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1~13题。1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寒流B.大气环流C.山脉迎风坡D.暖流12.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B.干湿度地带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3某同学到日本旅游见证了以下景观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2)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3)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太平洋大西洋ABE46°S
本文标题:2015水平考试复习与训练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5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