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全卷共七大题,l9小题,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第I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给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踪迹护生符击扬文字B.提纲委婉语心得体会C.朗颂规画图不经之谈D.理采椭园形书生意气2.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对联,是一种绘声绘色的文学样式,它要求形式上双管齐下,内容上别有用心,好的对联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A.绘声绘色B.双管齐下C.别有用心D.信手拈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措施不到位,一些古代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B.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C.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人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4.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替换画线句子的一项是(3分)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A.一般认为其代表作是《家》和《寒夜》。B一般把《家》和《寒夜》视为其代表作。C.《家》和《寒夜》一般未必不是其代表作。D《家》和《寒夜》一般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昧,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许》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十“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这番话不免呼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节选自《咬文嚼字》)5.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B.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C.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D.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6.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B.肯定郭洙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7.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这是炼字的好例”。B.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C.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妥的。D.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三、(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三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岳。”泰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奏不敢动。(节选自《靡颇蔺相如列传》)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颇蔺相如计.曰计:商量。B.示.赵弱且怯也示:显示。C.赵王鼓.瑟鼓:击鼓。D.秦王竟.酒竞:完毕。9.对下列甸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③会于.西河外渑池②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④终不能加胜于.赵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A.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退却了。B.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倒下了。C.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早都吓跑了。D.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吓得趴下了。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交代了渑池会前的相关背景、赵国君臣的应对措施。B.叙述了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君臣争锋相对的斗争经过。C.描写了秦王一心结好赵王结果反而受制、受辱的窘态。D.刻画了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忠心事主的形象。四、(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2.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D.第四甸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本页右上角“座位序号”栏中填写座位号的最后两位数字。2.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五、(5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5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__!(《荆轲刺秦王》)(2)暖瑷远人村,。(陶渊明《归园田居》)(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4)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秋兴八首》)(5),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8)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六、(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史铁生的微笑苗向东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题号五六七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坚定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如云,明亮似水。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生马上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他的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灿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流露出的是坚毅和乐观。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他用笑容温暖别人。《我与地坛》中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为了使母亲开心并感到骄傲。2011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最美。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⑦史铁生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这才笑得出来,才笑到最后。15.文章③~⑤段依次写了史铁生哪三个层面的“微笑”?请简要概括。(6分)(l)(2)(3)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17.史铁生为什么能始终微笑?(2分)18.简要说说史铁生为什么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3分)七、(40分)19.请以“一起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得分评卷人
本文标题: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7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