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综合思维,区域农业
区域农业发展【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36考,分值324分2015重庆,6~9,12分2015浙江,7~8,8分2014新课标卷Ⅱ,37,24分2014江苏,25~26,6分2013四川,26⑶,10分2013山东,26⑶⑷,12分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本考点,侧重考查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某区域图和新闻材料为命题的背景,结合区域农林建设、粮食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来考查[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⑴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来源:学#科#网]⑵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⑶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⑷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第⑴题,三江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沼泽广布,开垦历史较晚,因而受人类的影响较小,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环境质量。第⑴题,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尤其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较低,害虫难以生存和繁殖。第⑶题,注意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第⑷题,由上述分析可知,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虫害较少,化肥施用量较少,具有生产绿色大米优势。加上水稻单产高,粮食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⑴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⑵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⑶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⑷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考点透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⑴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来源:学科网]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⑵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基础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政策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区位表现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气温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品质好;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降水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地形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土壤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利于发展农业生产;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与合理开发工业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市场广阔的国内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口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3.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的形成条件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典型例题2】【2015·重庆模拟】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请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3)大兴安岭东侧山麓分布着若干城镇,分析人们把城镇选择在东侧山麓地带的原因。【解析】第(1)题,阅读图例比较其在图中的分布差异,分析生产布局的变化。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种植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和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第(2)题,长白山是重要的林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旱灾害的作用,同时又为土壤补充有机质。西侧的草原和湿地有效地减弱了西北风的影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保护农田。第(3)题,山麓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该位置位于农牧交错带,商品交换多。【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的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旱灾害。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3)原因:处于冲积扇边缘,地形平坦,利于建城;水源充足;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优越;处于农牧过渡地带,是商贸活动的集散地。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问题表现成因对策耕地问题黑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开垦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严重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林地问题林地面积萎缩,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资源减少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里火灾等营林为主,采育结合,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地问题比重减少,草地退化过度农垦、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合理载畜,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沼泽问题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天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工程措施恢复退化湿地市场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质量低、成本高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发展集约化生产;依靠科技发展优良品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考点规律揭秘]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2.区域内部农业发展差异的分析思路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图解如下:分析区域内部差异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由于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的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别,形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来说,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而土壤分布则表现为从黑土向黑钙土再向黑栗土过渡的情况。(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及其影响东北地区由于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示例】(2015·湖南省安化一中届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2012年9月19日上午,201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2012第八届昆明冷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材料2:“云南区域轮廓图”。材料3: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指标气候等自然条件劳动力冷藏保鲜机械化科技鲜切花水平及广告等昆明50301055荷兰405202015(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气候特征。(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明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3,分析促进昆明花卉生产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知该地为我国的云南省,气候特征不同地区要分析其光照、热量、水分等特征。第(2)题,注意结合图表信息并结合第(1)题分析其优势。第(3)题,对比表格信息可知,昆明在冷藏、保鲜技术、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鲜切花技术、广告等方面与荷兰差距大。【答案】(1)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
本文标题:2016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综合思维,区域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8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