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3年中国油气市场进出口分析
2013年中国油气市场进出口分析2014-5-11文|田春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3年是中国经济走下高速增长台阶的标志性一年,石油需求增长开始放缓。在2011年和2012年石油需求连续两年增长5%之后,2013年国内石油消费量增幅只有3.5%左右,进口石油的增长势头随之减弱。在这一年里,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仅增长3.8%(过去5年的年均增幅为9.8%),但首次突破3亿吨,由2012年的2.931亿吨上升到3.04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与2004年的1.515亿吨相比翻了一番。进口石油占全国油品消费量的比例(进口依存度)由2012年的61.5%略升至2013年的61.7%。2013年,中国成品油进口量大幅缩减,同时出口量大幅增长。在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的背景下,2013年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28.7%,至1107万吨,是过去10年除2010年外的最低值。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使得柴油和汽油出口量达到3年来最高水平,增幅分别高达49%和60%,而现有炼厂开工率低下迫使至少2200万吨/年的新增炼油能力推迟到2014年投产。国内乙烯产量增加,加上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得石脑油净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319万吨。化工原料需求促使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重新繁荣。2013年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4年来首次上升,进口量达到295万吨,恢复增长的进口气需求全部来自化工生产领域的原料需求。2013年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分别增长33%和43%,打破了过去几年进口天然气和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一增一减的局面,两大市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2013年进口气占液化石油气消费量的约10%,同时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上升到30%。一、原油中国原油进口量在经过连续12年的上升后,2013年增长至创纪录的2.821亿吨,但4.1%的升幅是2005年以来最小的。2013年,全国炼厂共加工原油4.786亿吨,增加的1530万吨加工量大部分由进口原油来满足(2013年国内油田增产原油不到340万吨)。虽然在过去20多年里国内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的增长从未间断,但2013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炼厂原油加工量仅增长3.3%,远低于过去5年7.0%的平均增幅。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即原油净进口量占炼厂加工量的比例)已由前一年的58.0%上升到58.6%,而2003年和2008年分别为34.6%和50.5%。1.2013年进口额罕见下降2013年是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充足的一年。美国页岩油大量增产和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减弱,使全球原油市场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供过于求,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从2012年111.68美元/桶的历史高峰降低到108.75美元/桶。油价跌落以及美元汇率下跌对中国进口原油和平衡外贸收支利好。2013年,尽管原油进口量由2.711亿吨增加到2.821亿吨,但进口额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0.5%。虽然降幅微弱,却是过去12年来除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经济发生滑坡,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外的第一次下降。2.来自伊拉克的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伊朗在美国和欧洲因伊朗核问题而对其原油出口实施越来越严厉制裁的影响下,2013年来自伊朗的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二年减少,减至2144万吨,两年共减少达630余万吨。在过去两年里,伊朗原油出口量缩减了将近100万桶/日(约5000万吨/年)。2013年,伊朗对中国原油出口量降幅虽然由2012年的20.7%减弱为2.6%,但伊朗在中国进口原油市场的份额排名由第四位降为第六位。2013年,长期游离在欧佩克产量配额体系之外的伊拉克原油产量25年来首次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近年来,伊拉克在外国投资增加和新油田投产的支撑下原油产量不断增长,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迅速上升。伊拉克出口的巴士拉轻质原油以其与阿拉伯中质原油类似的品质和幅度颇大的折扣吸引亚洲国家的买主。2013年,中国来自伊拉克的原油进口量大幅跃升50%,达到2351万吨,是4年前的3倍。2013年,伊拉克对华原油出口量首次超过伊朗,成为中国第五大进口原油供应国。2013年11月份以来,伊朗与“5+1”大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德国)举行了两轮核问题会谈并达成协议,以伊朗缩减核计划规模换取国际社会逐步放宽直至撤销对其制裁的承诺,已有迹象显示伊朗原油产量开始缓慢回升,在过去一年多遭禁运的10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量可能在2014年晚些时候逐渐重返市场。2013年四季度,伊拉克新油田投产和南部出口码头改扩建项目的完工,将使其产量继续增加。预计2014年中国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都将上升。3.原油进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13年,沙特阿拉伯对华原油出口量稳定在5390万吨的水平,在中国进口原油市场排名第一,其次是安哥拉、阿曼、俄罗斯和伊拉克。2014年,以美国为主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大增可能使欧佩克产量再度下降,作为机动产油国的沙特增产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沙特新建的40万桶/日延布炼油厂即将于2014年9月份投产,而其国内夏季发电直烧原油用量也在增大。尽管2014年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可能不会增加,但沙特仍将是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2013年阿曼原油产量增加40万桶/日,从而对华出口量大增三成,但2014年其原油产量可能下降。未来,中国来自中东的原油进口量仍会增加,2014年中国即将投产的新建炼厂——中化福建泉州1200万吨/年炼厂将加工伊拉克、阿曼和科威特原油。2013年,因非洲原油与价格相对偏高的布伦特原油挂钩,使得非洲原油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比降到23%,为11年来最低。在过去两年里,中国每年进口的6400多万吨非洲原油中六成以上来自安哥拉,中国是安哥拉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因新油田项目投产带来的新增产量难以抵消老油田的产量递减,2014年安哥拉的原油产量可能仍维持在170万桶/日。美国页岩油产量不断上升,使得过去两年美国原油进口量累计下降260万桶/日,美国页岩油替代的进口原油大部分是轻质低硫的西非和北海原油,因此未来更多西非甚至北海原油将销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如果利比亚和南北苏丹局势趋于稳定,非洲原油在中国进口市场所占份额有望重新提高。从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在不断努力谋求进口来源多元化,以降低能源安全风险。继2006年和2011年分别建成投用中哈和中俄输油管道之后,输送能力为2200万吨/年的中缅输油管道将于2014年年底完工。根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与俄罗斯签署的协议,2014年中国来自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将增加2000万吨,达到4500万吨。即将投产的中国石油四川彭州1000万吨/年炼厂将部分加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原油。2013年,中国主要通过管道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口原油3500万吨,仅占进口原油总量的13%。尽管今后几年,来自西部、北部和南部边境的管输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但是超过2/3的进口原油经由马六甲海峡海运进入国内的格局可能很难打破。二、成品油尽管2013年中国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增幅明显下降,但经济增长滑坡导致国内油品需求疲弱,成品油市场依然供过于求,特别是与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运行状况密切相关的柴油。2013年,以燃料油为主的成品油净进口量降低到3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出口量显著增加;包括航空煤油、汽油和柴油等在内的成品油出口量增长17.3%。总体来看,因石脑油和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其他油品进口量大增抵消了燃料油和柴油进口量的减少,成品油进口量几乎没有下降。国内现有乙烯装置增产和新增裂解能力投产使石脑油进口量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汽油和柴油出口量大增2013年,中国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28.7%,降至1107万吨,而此前中国成品油净进口量曾连续两年上升。轻质和中间馏分油品的出口量全都大幅上升。汽油和柴油的净出口量分别增加到469万吨和251万吨。尽管政府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对成品油出口严加限制,但成品油出口增加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因为它不仅是国内供需平衡的调节手段,也是保证炼油企业经济运行的必要措施。中国在2012年变为柴油净出口国后,2013年净出口量猛增1.7倍,达到251万吨,但未包括近270万吨的生物柴油进口量。国内进口商为谋取进口生物柴油与国内柴油市场差价利润而大量进口生物柴油,根据海关数据,2013年中国生物柴油进口量同比猛增近22倍。即使包括进口生物柴油,2013年国内柴油消费量估计也只有1.5%的增幅,是自2009年以来增幅最小的,暗示经济增长滑坡导致工业和运输燃料需求低迷。柴油外销大增和内需减弱是与国内炼厂降低柴油收率同时发生的。2013年柴油收率从2012年的37.2%降低到36.1%,柴汽比则由1.92降至1.76。2.石脑油净进口量创新高化工轻油与柴油一样都是反映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但化工轻油拥有更为复杂的产业链,它不仅与乙烯及其他化工产品产量密不可分,还与炼油厂的油品生产结构有关。由于乙烯及其衍生物进口依存度高,即使需求下降,国内仍有出于顶替进口产品的需要而增加产量的空间。石脑油约占2/3的化工轻油的产量增减反映了国内乙烯产量的变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化工轻油产量曾在2012年下降1.2%,但在2013年上升了2.1%。国内炼厂在首先满足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增产化工轻油,以减少石脑油进口。2013年,尽管化工产品需求不振,但在乙烯增产的背景下,石脑油净进口量仍创纪录地增加到319万吨。三、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1.“PDH热”推升液化石油气进口量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市场曾在2004年达到635万吨进口量的高峰水平,后来在天然气置换和经济滑坡导致的需求下降影响下,净进口量缩减到2008年的192万吨。2010-2012年,净进口量徘徊在220万吨左右。2013年,中国进口LPG市场重新开始繁荣,LPG进口量上升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421万吨,比2012年跃升26.3%,净进口量增加到295万吨。与上一个繁荣期不同的是,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新增需求来自化工原料,而非民用和其他工业燃料领域,这为进口LPG市场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近年来,随着化工领域原料需求的旺盛增长,丙烷脱氢(PDH)生产丙烯的投资热潮正促使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重新升温。天津渤化60万吨PDH装置于2013年9月份投产,使天津市2013年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达到近20万吨,而2012年为零;来自美国的液化石油气进口量也由零变为11万多吨。虽然这些进口量在2013年全年421万吨的进口总量中占比很小,但在今后几年里,随着其他几座新建PDH装置的建成投产,化工领域的需求将支撑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走上新台阶,并促使国内液化石油气需求加快增长。预计2014年可能有三圆石化、东华能源、卫星石化和海越股份等另外5座新建装置合计280万吨/年PDH能力建成投产,即使按80%的开工率计算,每年新增进口丙烷需求也可达270万吨以上。新增能力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两省,预计2014年华东地区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大幅上升。对于PDH新产业的崛起,即使在国内化工产品市场占支配地位的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也不可小觑。PDH企业在产品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将与两大集团占先的市场销售形成对决,这也是PDH产业的一大风险。两大集团石脑油或其他灵活原料路线的新增乙烯能力以及诸多煤制烯烃项目可能使烯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优化成本和消化过剩产量,两大集团也在大力增加液化石油气的化工利用,2013年国内液化石油气产量增长近10%,而且这一增长趋势会在今后几年内保持。过去几年来的PDH投资热可能在2014年转化成为投产热,2014年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将继续大幅上升。可以预料,伴随着化工生产的技术革新和持续增长的石化产品需求,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规模将在未来3~5年内迅速扩大,预计液化石油气进口量每年增加100万吨左右,并将在2016年或2017年超过2004年639万吨的高峰值。从出口来看,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在连续七年跃增之后2013年已经开始下降,国内需求增加、主要出口市场越南对中国转口气需求的减少以及开发新市场
本文标题:2013年中国油气市场进出口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0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