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热点链接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30多名乘客不幸罹难。在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事故现场官员“憨笑”的照片引来愤怒网友的密集围观,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此后,这位“微笑局长”又被网友人肉出在不同场合先后佩戴多种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自此,便有了当今国内响当当的“表哥”之称。陕西省省纪委调查表明,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政策传真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重点任务1.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3.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4.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摘自《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思路点拨腐败问题,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对这个问题的议论很多,认识也不尽一致。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方面成绩显著,另一方面形势严峻,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诱发腐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是体制漏洞。在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少领域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为腐败的滋生蔓延留下空间。二是利益诱惑。面对社会和他人财富增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经受不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陷入权钱交易的泥沼。三是权力失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权力的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问题,难以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官德失守。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在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侵蚀下,思想防线溃败,跌入腐败深渊。我们党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这个体系是一张严密的“天网”,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以达到让党员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效果。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是新形势下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加强系统防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整体推进各方面工作,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能和强大力量。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改革推进机制、纠风匡正机制、惩治警戒机制、工作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把握关键环节。“打蛇就要打七寸”,惩防体系建设也要掐住要害,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围绕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权力,制定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形成反腐合力。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近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很好的效果。收入分配改革热点链接2010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公布的调查数字表明,中国收入差距目前已扩大到23倍,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时经8年仍未出台。2012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据此前披露的消息,方案将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调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政策传真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十八大报告思路点拨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经济社会体制弊端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首先,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是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1)宏观分配政策不健全。(2)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3)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4)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要素分配等制度不健全。(5)收入分配基础工作薄弱。(6)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其次,经济社会体制弊端强化收入分配不公。一是各类要素市场很不健全。二是尚未全面打破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难以缩小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地方存在的对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歧视和限制。四是打破垄断措施不落实,对第三产业发展支持不足。五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不到位,对微观经济领域行政干预偏多,对宏观经济领域的有效调控不力。六是中央、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够对等,政府财政收支及其预算不够透明。要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大力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让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者靠拢;其次,提升劳动技能和自主创业,让中等收入的人群增加。第三,解决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等不合理现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四,缩小工资性收入差距,完善包括劳动法规在内的一系列劳动力市场制度,如最低工资、工会、工资集体谈判等制度。第五,改革养老金制度,实行养老金并轨。国民幸福感热点链接最近,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采访活动引发了许多议论。面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比如“我姓曾”,“我耳朵不好”之类。相比之下,莫言的“我不知道”引发的是共鸣。“你幸福吗?”这样笼统概括的提问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央视策划的这个话题以及引发的热议值得思考,不仅每个人应该总结、反思自己是否幸福、为何不幸福,那些关乎公民整体幸福的有关方面和部门,更应该总结反思。政策传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思路点拨增强国民幸福感,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其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真正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过“幸福有尊严的生活”,创造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其二,制定合理方针政策,政府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其三,从教育入手,办好教育是政府分内之责。当公民经历了知识、劳动技能、人格三个维度的教育后,自身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人与人之间存在人文关怀,违背社会规则现象减少,就可以削减国民产生焦虑的心理土壤和外部环境。“知其心,专善而救其失。”只有人们的情绪焦虑诉求得到合理的释放,社会情绪表达交流渠道畅通,才能打造一个社会风气良好,人人感觉幸福的和谐社会。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创新热点链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策传真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十八大报告思路点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第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第三,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社会养老问题热点链接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介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将近一半,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我们国家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是上升的非常的快,达到了38.3%,这个速度应该说比城市更快了一些上升的速度。为此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决定,连续五年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用多元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政策传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老龄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三是配合搞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四是推动有关部门搞好养老制度顶层设计和配套改革,促进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五是做好涉老社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六是加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大老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思路点拨近年来,国家正在致力于不断提高国民养老保障,其原则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一是养老金存在多轨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公务员退休金差距明显;二是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养老金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三是养老金确有缺口。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良好的养老机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财政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温总理今年就明确表示,“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这既可看出政府加大养老金投入的决心和努力,彰显了财政的品质,也表明只要少上几个项目,就能够节省不菲的资金,如果用来投入到养老金上,势必能够增强国民的养老尊严感。政府要推进社会养老。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需求,养老社会化成为大势所趋。目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相继出台,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蓝图已在眼前。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眼下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服务性行业和部门日渐增多,为老年人的赡养由家庭转向社会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但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的过渡并不会天然实现。破解养老难题,发挥好家庭和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形成尊老敬老与社会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思路点拨2012年10
本文标题: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1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