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2年高考真题—(课标全国卷)word详细答案解析版
第1页共20页2012·课标全国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2·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第2页共20页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错在“修正”,原文中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修正”和“选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第3页共20页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文中只是说“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没有说“根本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属于错解信息和无中生有,“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和“使用简单方便”意思是不一样的;“其直接后果”在原文找不到根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2·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第4页共20页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阙”应译为“空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句表现出萧燧的正直,⑤句表现出萧燧的勤俭持政,⑥句表现的是萧燧心系百姓的一面。第5页共20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错在“与其亲党密告萧”,原文中没有“与”字,只是亲党做的事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7.[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浇浮”(社会风气浮薄)、“裕”(丰裕)、“治”(安定太平),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与”(给)、“忍”(忍心)、“坐视”(不管不问),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萧燧生下来便聪颖而不同常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参加科举选拔考试中进士。授予他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执掌国家政权,他的党羽偷偷告诉萧燧,秋试之时,一定要主持考试选拨漕台,萧燧询问其中的原因,党羽便说:“丞相的儿子要参加这次考试,想要把他托付给你。”萧燧生气地说:“我第一次当官选拔官员,怎么敢欺骗自己的内第6页共20页心呢!”秦桧衔恨他,他不久后就收到檄文到秀州,但是到秀州之后,那儿的人员已经满额;秦桧又更换了另一个官员前往漕试考场,主持录用漕台的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位居前列。孝宗初年,授予萧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的官职。轮到他上奏时,他说“官职,应当选择适当的人,而不应当为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很高兴,制定了《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为起居郎。先前,监察御史一职空缺,朝廷上的议论大都认为应该交给萧燧;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县令官职,于是拜他为左司谏。当时的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丞旨王抃的族叔王秬全都在外拿着符节,有所依靠,不做善事,萧燧全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再次商议选拔官员,皇上问萧燧,他回答说:“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依靠现有的好生活,萌生骄奢之心,就不是我所明白的了。”皇上说:“你的话是忠言呀。”萧燧趁机劝皇上匡正朝廷纲纪,采纳正直的谏言,亲近君子,远离小人;亲信有功的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皇上都很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外调做严州的知州。严州一带土地狭小财物匮乏,他刚到那里的时候,所得的官银不到三千,萧燧勤俭节约足够使用。两年之内,他用盈余的来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了宽松。当时皇上正吝惜官名,没有功劳的不给,却下诏萧燧治理有功,授予他敷文阁待制,调任做婺州知州。父老乡亲们都挡住道路,几乎不能行走,送他走出边境的有一千多个人。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都非常熟悉条文规矩,不用辛劳便治理好了。那年大旱,浙西的常平司请求运粮到严州,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他们向朝廷请奏,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孝宗八年,萧燧被召回朝廷,说:“江、浙一带连续两年发生水灾和旱灾,希望皇帝下诏,让诸司协助解决郡县的财物和赋税,不能只是监督和逼迫。”孝宗十年,又上奏广西百姓身受丁钱之害。所谏之事大多被采纳施行。求雨庆典,丁钱减半,从萧燧这儿开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真题—(课标全国卷)word详细答案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