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1新庄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时间9月17日地点办公室(二)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参加人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持人王荣昌中心发言人陈曦备课内容第二单元《乘法口诀》单元课时划分1、、1-4的乘法口诀,2课时。2、乘加、乘减,1课时。3、5的乘法口诀,1课时。4、练习二,2课时。5、6的乘法口诀,1课时。6、练习三,2课时。7、复习,2课时。8、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熟记这些口诀。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每课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3、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2题。4、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5、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6、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8、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9、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10、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1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12、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教学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口诀的全过程。每课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2、熟背2、3、4、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计算。3、应用已学的知识列出算式,独立领悟应该先算乘法。4、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5、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6、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8、熟背6的乘法口诀。9、加深理解加法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解答。10、整理和复习乘法的含义。11、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2、利用图画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研究过程及思路详记陈曦:本单元教学1~6的乘法口诀,共21句。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编排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把乘法口诀分成三段教学,即1~4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在教学1~4的口诀后插入乘加、乘减计算。这样编排的原因是,1~4的乘法口诀共10句,积比较小,容易记忆;5和6的乘法口诀有11句,积比较大,记忆困难。第二,教学乘法口诀共编排五道例题,2、3、4、5、6的口诀各一道。紧接着每道例题,都设计一次“想一想”。例题的教学内容是编出乘法口诀,“想一想”的教学内容是利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这样编排,使基础知识的获得与基本技能的形成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三,编排了两个练习、一个单元复习和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5的乘法口诀后编排了练习二,综合练习1~5的口诀。教学6的乘法口诀后编排了练习三,在练好6的口诀的同时兼顾1~5的口诀的练习。单元复习整理和应用1~6的乘法口诀。《快乐的队日活动》是一次场景型的实践活动,根据场景里的内容,可以提出和解决许多乘法问题。这些编排,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王荣昌:2和3的口诀是教学乘法口诀的起步阶段。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另一个层面是,感受口诀的作用,能很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会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前一层面的理解,要在教学中随时落实到位;对后一层面的理解,可在教学中逐步实现。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有了编2和3的乘法口诀的体验。例题求2~4个车厢里有多少人,为什么先画张表算一算?首先由于列表计算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与方法。教材顺应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把思考整理成表格,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其次是从表格里容易得出1个、2个、3个、4个车厢的人数分别是四道乘法算式的积。因此,这张表格便于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教学5和6的乘法口诀,教材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一是列出的表格里只填出前两格的得数,其他得数让学生看图用加法算出来,从而体会相邻两格人数间的关系。二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积,大多数算式的积都要学生填写,相应的乘法口诀也要求学生编出来。4陈曦:第11页例题和“试一试”分别教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教材在这里编排乘加、乘减,主要目的不是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因此,本单元中出现的式题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号或减号在后面。第12页“想想做做”第2题编排了六道乘加或乘减的式题,这些题起巩固“先算乘法”和练习口算的作用。其中四道乘加式题都是特别设计的,如3×2+2=8可以理解成3个2加1个2得8,2×4+4=12可以理解成2个4加1个4得12。王荣昌:本单元教材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在练习中安排了许多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用乘法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1)图画和括线呈现的问题,如第15页第6题。这样的问题在“认识乘法”里已经安排,现在教学应注意算式的得数不能从图画里数得,也不能用加法算得,要用乘法口诀计算。(2)图画和对话呈现的问题,在第16页及后面的练习中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据此列式计算。有些题的图画里能直接看到几个几相加,如第16页第7~9题;有些题要通过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如第16页第10题,第18页第5、6题等。(3)组织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的比较,如第20页第8、9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其中一小题的加数相同,既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另一小题的加数不同,只能用加法计算,不能用乘法计算。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第8题用图画呈现,加数相同和不同很直观。第9题用对话呈现,加数相同还是不同需要体会。(4)安排实践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队日活动》是一次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场景里有许多同数相加的内容,如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5棵树上的鸟窝是5个2相加;每个帐篷前面晾的毛巾是2个6条;河边洗菜的队员有3个2人,一共用菜盆3个4只……这些内容使本次实践活动是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材提出的问题很少,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都留给学生。因此,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整理和交流从图画里获得的数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活动。5陈曦:口算一位数乘一位数是最基础的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正确地口算,并在学段结束时达到每分8~10题的速度。正确而迅速地口算这些乘法必须掌握并熟记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像滚雪球那样逐渐积累乘法口诀。教学1~4的口诀后,要求背出这些口诀;教学5的乘法口诀后,要求背出1~5的口诀;教学6的乘法口诀后,要求背出1~6的口诀。把记忆负担分散在平时,落实在过程中,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王荣昌:本单元教材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在练习中安排了许多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用乘法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1)图画和括线呈现的问题,如第15页第6题。这样的问题在“认识乘法”里已经安排,现在教学应注意算式的得数不能从图画里数得,也不能用加法算得,要用乘法口诀计算。(2)图画和对话呈现的问题,在第16页及后面的练习中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据此列式计算。有些题的图画里能直接看到几个几相加,如第16页第7~9题;有些题要通过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如第16页第10题,第18页第5、6题等。教材先安排能直观看到几个几相加的题,再安排体会几个几相加的题,重视了对乘法数量关系的分析。(3)组织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的比较,如第20页第8、9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其中一小题的加数相同,既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另一小题的加数不同,只能用加法计算,不能用乘法计算。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解决的问题1、本单元教学的1-6的乘法口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也是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否能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一位数相乘,是衡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2、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能说出来,能根据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文标题:201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