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秦国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3、《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5、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6、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有: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②专制皇权不断强化③地方管理制度不断被创新发展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中国古代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刑部尚书④知州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D.世袭制和行省制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2、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3、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4、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中书省D.枢密院15、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16、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D.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1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19、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A.《南京条约》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2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经济损失21、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22、“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此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23、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24、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义和团只是人民群众自发反清斗争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加以胁迫C.清政府的实权由主战派转向投降派手中D.义和团自身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本质认识模糊不清2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B.中国的关税税率由英国决定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26、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7、1860年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A.俄国军队B.英法联军C.英军D.法军2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29、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他得出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30、“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明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题目,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乾隆(1736~1796年在位)(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下一代“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6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10分)(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6分)(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8分)(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6分)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D4、B5、C6、A7、B8、B9、A10、A11、C12、D13、D14、A15、B16、A17、C18、D19、C20、C21、C22、A23、C24、D25、A26、C27、B28、B29、B30、C二、综合题31、(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2)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专制。32、(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