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CS43.040.60T26QC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531-20××代替QC/T531-2001汽车后视镜Motorvehicle-Rear-viewmirrors(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QC/T531-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要求……………………………………………………………………………………………………24.1一般要求…………………………………………………………………………………………………24.2性能要求……………………………………………………………………………………………25试验方法………………………………………………………………………………………………36检验规则…………………………………………………………………………………………………………7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8ⅠQC/T531-20××前言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我国强制性标准GB15084-2006、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46法规[02系列修正.022005年版]、日本工业标准JISD5705—2006的基础上,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本标准代替QC/T531—2001《汽车后视镜》。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规则要求编制起草。本标准与QC/T531—2001主要差异有:——按GB15084标准修改了名词和定义。——增加了Ⅰ、Ⅱ和Ⅲ、Ⅳ、Ⅴ、Ⅵ后视镜的曲率半径(见4.4.2)。——试验场所的温度应处于5℃~40℃修改为20℃~30℃范围内(见5.1)。——镜子的反射涂层和保护层在90℃的热水中浸泡1h修改为95℃热水中浸泡1h(见5.1,2001年版的5.1).。——耐振动试验由定频振动改为扫频振动(见5.4)。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军、李再华、干毛弟。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3792-1964、JB3793-1984——QC/T531-2001ⅡQC/T531-20××汽车后视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后视镜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M和N类汽车上的后视镜。2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11614—2009平板玻璃GB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QC/T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⒊1后视镜rear-viewmirror一种能在规定的视野内,映出汽车后方清晰图像的装置(但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的光学系统)。一般由镜片、保持件、方向调节件、支架等组成。⒊⒈1内后视镜interiorrear-viewmirror装在汽车车身内部的后视镜。⒊⒈2外后视镜exteriorrear-viewmirror装在汽车车身外部的后视镜。⒊⒈3监视镜surveillancerear-viewmirror装在汽车车身外部,用于监视汽车下方或周围情况的后视镜。⒊2平面镜flatmirror是指反射表面为平面的镜子。⒊3凸面镜convexmirror是指反射表面为球面或非球面的曲面镜。⒊4反射率可变后视镜reflectancevariablemirror是指夜间行驶受到尾随车辆前照灯的眩目影响时,可降低反射率的防眩目后视镜。如:棱镜等。4要求⒋1一般要求⒋1.1后视镜均能调节,并能将镜子保持在正常使用方向。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各部件不得有尖锐凸出物。⒋1.2后视镜的保持件、支架等零部件需进行防眩目处理。⒋1.3后视镜的支架应能使其安装并保持在正常使用位置,必要时,应装有撞击缓冲机构。⒋1.4反射率可变后视镜应具有在白天与夜间转换反射率的机构。⒋1.5后视镜所用玻璃应符合GB11614中优等品的要求。41.6后视镜在500lx的照度条件下,距肉眼500mm处,从45°方向观察镜面时,镜面上不得有变形、模糊、条纹、气泡、伤痕、裂纹、夹杂等缺陷。⒋1.7橡胶件不应有破损、裂缝等缺陷⒋1.8塑料件不应有明显褪色、裂纹、伤痕、变形等缺陷。⒋1.9后视镜应符合GB15084中4的要求。⒋2性能要求⒋2.1尺寸后视镜的尺寸应符合GB15084中5.1的要求。⒋2.2曲率半径后视镜的昀小曲率半径应下述要求:Ⅰ类内后视镜为1200mm;Ⅱ类和Ⅲ类主外后视镜为1200mm;广角外后视镜(Ⅳ类)和补盲外后视镜(Ⅴ类)为300mm;前视镜(Ⅵ类)为200mm。⒋2.3反射率后视镜的反射率应符合GB15084中5.2的要求。⒋2.4耐振性后视镜的耐振性按第⒌4条的规定检测时,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损伤、脱落等影响其功能的现象,镜面方向应保持原正常使用位置。⒋2.5耐湿性后视镜的耐湿性按第⒌5条的规定检测时,零部件应无异常。试验后的镜面反射率应为试验前镜面反射率的85%以上。本条不适用于内后视镜。⒋2.6耐高低温性后视镜的耐高低温度性按第⒌6条的规定检测时,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裂纹、脱落,以及其他有害变化。⒋2.7耐候性后视镜的耐候性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后,不应产生镜面模糊、老化,其他零部件不应有明显退色、裂纹、变形等缺陷。⒋2.8撞击缓冲性⒋2.⒏1必要条件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是当把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时,内后视镜应满足第⒋2.⒏2条、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必须满足第⒋2.⒏3条中所规定的性能。本条不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⒋2.⒏⒈1对内后视镜来说,位于GB11552中乘员头部撞击区之外。⒋2.⒏⒈2对外后视镜和监视镜a)位于安装基座附近的车身昀外侧线之内;b)车辆在额定满载条件下,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底边距离地面1800mm以上;⒋2⒏2内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内后视镜按第⒌⒏1条中的撞击试验方法检测时,摆锤从相对铅垂线60°的位置自由落下,在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上撞击内后视镜后,摆锤相对于铅垂线的摆动角不应小于20°。若有零部件损坏时,不得出现尖锐的凸起部。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GB15084的规定。⒋2.⒏3外后视镜和监视镜的撞击缓冲性外后视镜和监视镜按第⒌⒏2条中的撞击试验方法检测时,摆锤从相对铅垂线60°的位置自由落下,在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上撞击后视镜后,摆锤相对于铅垂线的摆动角不应小于20°。若有零部件损坏时,不得出现尖锐的凸起部。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GB15084的规定。⒋2.9耐腐蚀性后视镜的防腐蚀涂(镀)层应符合下列规定。4..2.9.1对涂镀件的有效面,按QC/T625中4的铜+镍+铬和镍+铬中使用条件3和5中的镀锌层中Fe/Ep.Zn12及以上级别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QC/T625的相应规定。4.2.9.2对喷涂件的有效面,按QC/T484中TQ2乙及以上涂层特性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QC/T484的相应规定。⒋2.⒐3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后,镜面上不得产生模糊、斑点、保护层软化、脱落等现象。4.2.10电动控制的后视镜(包括反射面可调、后视镜可折叠等)可由供需双方根据图样、文件等的相关要求执行。5试验方法⒌1试验场所的温度要求试验场所的温度应处于20℃~30℃范围内。⒌2曲率半径的测量后视镜曲率半径应按GB15084中4.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⒌3反射率的测量后视镜的反射率应按GB15084中4.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⒌4耐振性试验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振动试验台架上,并固定后,按表1给出的参数进行试验。表1振动试验参数频率Hz振幅mm加速度m/2s扫描频率oct/min每一方向试验时间h15~251.21825~50030注:频率、振幅、加速度也可以按供需双方的协定。⒌5耐湿性试验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按表2给出的参数进行耐湿性试验。表2耐湿性试验参数水蒸汽温度℃相对湿度%试验时间h60±292~1001⒌6耐高低温性试验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放入试验装置内。内后视镜在80℃,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在70℃的高温中放置1h后,在室温中放置30min,然后在-30℃的低温中放置1h后,在室温中放置30min,试验至此为一个冷热循环,连续进行两个循环。⒌7耐候性试验将外后视镜、监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表3规定的耐候试验装置内,进行600h的耐候试验。试验后应符合⒋2.7的要求。试验时,镜片可拆下单独安装。表3对耐气候试验机的一般要求要求项目氙灯型耐气候试验机氙灯功率kw6灯管数量个1在黑板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范围℃40~85相对湿度%70~95氙灯中心线至试样表面的距离mm330~350试样框架转速r/min1~2喷水要求压力MPa0.078~0.12水量L/min2~2.2每小时喷水时间min12水质PH值为6.0~8.0的脱离子水⒌8撞击缓冲性试验⒌⒏1内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试验内后视镜应按图1所示方法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并按GB15084中6.2规定的方法进行撞击缓冲性试验。⒌⒏2外后视镜和监视镜的撞击缓冲性试验外后视镜或监视镜应按图2所示方法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并按GB15084中6.2规定的方法进行撞击缓冲性试验。图1内后视镜撞击缓冲试验示意图图2外后视镜撞击缓冲试验示意图⒌9耐腐蚀性试验5.⒐1对涂镀件的有效面,按QC/T625中4的铜+镍+铬和镍+铬的使用条件3和5中镀锌层Fe/Ep.Zn12及以上级别中相关内容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符合⒋2.⒐1的要求。5.⒐2对喷涂件的有效面,按QC/T484中TQ2乙及以上涂层特性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符合⒋2.⒐2的要求。5⒐3镜子的反射涂层和保护层在95℃的热水中浸泡1h,然后在大气中放置10min,试验后符合⒋2.⒐3的要求。6检验规则⒍1每只后视镜需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⒍2后视镜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⒍⒉1出厂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见⒋1.1、41.6∽4.1.8。⒍⒉2型式检验⒍⒉⒉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制造商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时;b)产品设计、工艺、材料作较大修改时;c)产品停产一年再恢复生产时,生产场所发生变更或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d)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一年不少于一次;e)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⒍⒉⒉2进行型式检验的后视镜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同种类、同型号抽取数量不少于8件。首先复验出厂检验项目,复验合格后,再按表4进行型式检验。表4型式检验项目及要求序号项目名称要求试样编号123456781尺寸⒋2.1√√√√----2曲率半径⒋2.2√√√√----3反射率⒋2.3√√√√----4耐振性⒋2.4√√------5耐湿性⒋2.5------√√6耐高低温性⒋2.6--√√----7耐候性⒋2.7----√√--8撞击缓冲性⒋2.8------√√9耐腐蚀性⒋2.9√√------注:"√"为检验项目,"-"为非检验项目⒍⒉⒉⒊后视镜的型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如出现序号第1、2、3、8项目不合格时,则判为型式检验不合格。当出现其他项目不合格时,应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后视镜,就不合
本文标题:汽车后视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