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单元检测4新人教版必修3
1单元检测(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四个省区图,回答1~2题。1.我国的最大“粮仓”和“林海”位于()A.①B.②C.③D.④2.日本汽车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最有可能选择()A.①B.②C.③D.④1~2.解析④为黑龙江省,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区,②为广东,珠三角地区有吸收外资的优越区位条件。答案1.D2.B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表。完成3~5题。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8853.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4.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A.上海B.黑龙江C.江苏D.浙江5.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②机械化水平低③农业科技投入较低④复种指数低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5.解析第3题,分析表中数字涵义可知: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较可知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第4题,表中上海市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最高,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第5题,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3.B4.A5.D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A.平原起伏较大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D.复种指数高7.水稻在较高纬度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平坦开阔、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6~7.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在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因而商品率高。第7题,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水热需求。答案6.C7.B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38.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水源条件B.热量条件C.地形条件D.土壤条件9.乙地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木材深加工D.大量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8~9.解析由题干条件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纬度高,生长期短,因此热量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西侧乙地为草原牧区,其农业发展方向应为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改善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答案8.B9.B读我国某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图(图①),回答10~12题。图①10.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其相比,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4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替代林木原料,从而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答案A11.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B.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B、D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12.此产业链的适宜地区应位于图②中的()图②A.甲B.乙C.丙D.丁解析该产业链需要大量玉米芯做原料,应布局在玉米产量高的地区,图中乙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的玉米带。答案B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513.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14.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展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13~14.解析第13题,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快,③与此相符,日本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超过60%),但目前发展速度慢,①与此相符。日本工业化起步时间早,目前呈下降趋势。④与此相符,②则为中国工业化率曲线。据此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14题,工业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本科技发达,工业生产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我国工业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低于日本。答案13.B14.C15.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该区域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B.较高的科技水平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的投资答案B像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一样,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也被纳入全国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以改变中国经济“南快北慢”的状况。据此回答16~17题。616.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深圳、浦东两大极点经济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A.位置优势、政策优势B.政策优势、人才优势C.人才优势、资源优势D.资源优势、位置优势17.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的开发区,浦东作为上海市的开发区,两者所承担的共同职责是()①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②改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③形成新的区域行政中心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17.解析第16题,深圳和浦东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其优越的位置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联系密切,两地均是矿产资源的能源缺乏地区,浦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紧临上海市具有人才优势,而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并不具有人才优势,故A项正确。第17题,天津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均为城市新区,可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又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大城市旧城区不具有的功能。答案16.A17.D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8~20题。18.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19.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7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18~20.解析第18题,对照图例、查坐标、看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中显示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上升,工业总产值1995年后上升明显反映出工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上升约20%,并非上升40%,由此可知B、C、D均错,A项正确。第19题,根据题干要求,分析1990年前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首先应排除①,再联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20题,抓住题干的时间条件分析,联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农民工需求的变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分析,可知B项正确。答案18.A19.B20.B如图为①—④四个地区劳动力就业比例结构图,读图完成21~23题。2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C.15..2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8C.③D.④21~23.解析第21题,直接读取④地坐标可知D项正确。第22题,理解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关键,城市化水平最高,即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重最高,A项与此相符。第23题,工业化程度最低即第二产业比重最小,③地区与此相符。掌握三角坐标图的正确读图方法并理解题目要求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答案21.D22.A23.C如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据此回答24~25题。24.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25.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答案D二、综合题(50分)26.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9(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2)图示区域在我国境内的地区生产的蔬菜大量出口到俄罗斯东部城市,简析其主要原因。(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2)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距离较近,交通便捷。(3)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一些工业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生产;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27.读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年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甲地的年降水量________(大于或小于)400毫米,请解释其成因。(2)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泥沙含量大;②水流湍急;③有结冰期;④有凌汛现象;⑤水位季节变化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④⑤10(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为________,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4)丙地区是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之一,请分析丙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大于受地形阻挡抬升,多地形雨。(2)C(3)柴达木盆地该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该地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间递减。(4)①地势平坦;②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③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28.读下面①、②两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从材料和图②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从图②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任答两项)(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29.阅读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单元检测4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