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5)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
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积累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2了解王勃和骈体文,理解骈体文的语言特点。3欣赏文中铺叙的美景,学习作者讲究对偶和用典的技巧。4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早慧,史书上说他六岁能写文章,且“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就能阅读颜师古注释的《汉书》。14岁时,写了一封信(《上刘右相书》)给刘祥道,提出了自己对治理国家的一些看法,被称为“神童”,拜为朝散郎。在职期间,王勃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人们所传诵。在诗文创作上,王勃反对“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以“绮错婉媚为本”的诗风。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畅,质朴自然,对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勃文为四杰之冠”。一、作家简介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特点为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本文是作者为他的《滕王阁诗》写的诗序,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在文中,作者通过描写滕王阁的秋景和宴会盛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篇借景抒情的骈文,千古传颂,脍炙人口。二、作家作品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乾封元年(666),沛王钦慕王勃名声,招其为王府修撰,因写了篇游戏文章《檄英王鸡文》被高宗得知,大怒,遂将他逐出王府。675年,王勃赴交趾看望父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举行宴会。王勃也应邀参加。此时王勃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感到压抑,但他并不甘沉沦,想借此机会一吐胸中郁闷,遂在宴会上挥毫写成此《滕王阁序》。三、背景概览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骈体文。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四、相关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有人又称其为“王杨卢骆”,指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又因其文章闻名天下,因此人称“四杰”。“四杰”为唐诗题材的完备作出了贡献,对诗歌格律形式做了有益的探索。3.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有关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因滕王李元婴得名,历代屡有兴废。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闻名遐迩。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最著名。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祎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际遇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一、主题概括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二、结构图示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文本探究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雄。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2.本文第二部分描写了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作者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答: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热闹,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3.第4、5段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答: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四美具,二难并”之后,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伤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老当益壮”之后引典,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4.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文中所用典故,简练而含蓄。典故中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5.你如何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及其独特写法?答:《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感受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手法多样,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6.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几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于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文中表现了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1.句式错落,辞采华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全篇的行文,既跌宕起伏,又自然流转。作者还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使得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四、技巧总结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2.写景、叙事、抒情三者有机结合。写景时有叙事穿插;叙事时有景物烘托,写景、叙事都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其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云、雨、彩霞、野鸭,水天相接,云霞、孤鹜齐飞,上下融成一片,好一幅深秋黄昏的画图。作者在描绘这一秋景时,又立即驰骋其美好的想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景与情,现实与想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美好的情致。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滕王阁序》写景“四美”体现在哪里?五、重点突破答:《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流丹”“耸翠”“青雀”“黄龙”等,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淡雅又凝重。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由近及远的方法,描绘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色彩明丽,浑然天成的美妙图画。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协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目标定位文本导读探究点拨栏目链接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人教版必修5)第2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