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
1牛B最新最全最精!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必备基本知识点机械运动第1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um,1m=109nm3、常识: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4、特殊的测量方法A、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B、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C、滚轮法: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D、辅助法: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钟表;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石英钟、机械钟、电子表等3、机械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钟;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2、除描述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第3节运动的快慢三、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4、速度单位:1m/s=3.6Km/h1Km/h=1/3.6m/s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不变!2、、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x108m/s五、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来传播;在生活中人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真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常识:①有一段钢管里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听到3次声音。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5、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2.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声: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2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度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第2节声音的特性7、音调:声音的高低。8、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9、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10.蜂飞行能平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11、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喇叭筒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2、音色:声音的特点;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1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断;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第3节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核爆炸产生次声波;蝙蝠、雷达、B超是超声波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治疗结石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3、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废水的温度呗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的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侧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或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乱甩,测量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必须甩到35度以下,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看: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特别提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住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第2节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3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第3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发影响因素:(1)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第4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常识: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3、常见升华:萘球变小、灯丝变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人工烟雾、冰冻衣服变大、雪堆变小、樟脑球变小。常见凝华:灯泡变黑、冰花、霜、霜、“雾凇”、雪、冰雹。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识: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②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地球在月球的后面在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可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可看到日环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第2节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光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4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
本文标题:2012最新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