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2江苏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2012高考语文考前指导对于语文高考,关键是要找到增长点,提高自己的总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呢?一、总原则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联系,争取超常发挥。二、具体要求(1)保持状态,天天语文,每天都要进行复习。坚实的基础可以让神马技巧都是浮云。(2)合理用时,选择题稍快点,保证有60分钟写作文。(3)缓解情绪,冥想放松。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深呼吸,或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4)强化信心,适度亢奋。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5)心无旁骛,置身文本。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6)充分利用考前的“黄金5分钟”,告诫自己:“磨刀不误砍柴工”;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三、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常年累月暗度陈仓一蹴(cù)而就锲(qì)而不舍B.攻城略地凭心而论鳞次栉(jié)比韬(tāo)光养晦C.必恭必敬唉声叹气挑(tiǎo)灯夜战色厉内荏(rěn)D.不甚感激惩前毖后掎(jǐ)角之势弹(tán)丸之地答案:C(A.常—长,qì—qiè;B.凭—平,jié—zhì;D.甚—胜,tán—dàn)(2011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笔者推断2012可能字音字形组合考查,甚至真如上题南通三模所示,音形成语三者结合。拼音、字形1、从所选的成语来看,大都比较常见。若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采用排除法搞定。2、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大多考查多音字(音随意转)和形似字。其实音义形三者不分家,因义定音,因形断义很有必要。3、字音、字形、成语、默写等知识点,要记死,但不是死记。2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为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相关部门应慎重考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制范围和程度。B.我国计划在2013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3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C.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创20个月以来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D.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答案B(A项成分残缺,“文化产业发展”前缺少谓语动词“促进”。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D项搭配不当,“开展”与“数值”不搭配)病句(2011年考查了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三种,今年一定要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赘余。)1、跟着语感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2、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3、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4、特点记忆法。考前一定要再次熟悉“典型症状”(老师肯定复习过)。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5、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主干,看成分是否多少→→推敲词语,看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症状”。2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答案:A(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这一题很多人一看就直接排除A了。一定留意有多重义项的成语。)成语(2011年未直接考查成语用法,而是以字形辨析出现,但无论那种形式,今年成语一定考,复习也是必须的,勿心存侥幸,况且也不费太大的事。)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4).、注意语义重复。5)、主要抓“合乎语境”。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3.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5分)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秀、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参考答案:特点:凸显三国文化特色,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展现川西民俗文化,体现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四点5分。语意相近即可)语言综合运用○1(2010、2011年考查的是压缩语段之关键词,笔者推断应该换一种题型了。)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首先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3、4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因为万变不离其宗。1、不变。(水无常势,但还是水,还是H2O。)A、注重语段的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三种。B、注重常见题型。压缩、扩展、仿写等以及下属分类的常见题型。(各类细化的提醒老师讲过,此处不表,参见讲义或相关资料。)C、注重常用技巧。压缩关注关键词、关键句,出现频率高的词,表达观点的句子。扩展注意抓住主题词,以此为中心。仿写从形式内容两方面结合,符合上下文语境。D、扩写仿写不刻意追求创新,浪费时间。你写得能诺贝尔奖能得满分,契合题意要求也是满分。2、变。(不变应万变。)变者无定,不便判断。但新题的表述一定非常明确,甚至还举例说明,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4.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特别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的地方出于种种需要,拆毁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此为“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1)苏州有一处建于清朝的名人祠堂,保护完好,其中有一副楹联:“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这副楹联纪念的人是______。(2分)(2)你对“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说法赞同吗?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分)参考答案:(5分)(1)(2分)白居易(2)(3分)不赞同。理由:(示例)不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其本质都是拆除。这是狡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赞同。理由:(示例)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观点1分,理由2分;没有修辞扣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意思对即可)语言综合运用○2(2009、2010、2011年考查的分别是和汶川地震、世博会和辛亥革命的相关材料,关注的都是时事,今年应该不变,建议和政治学科互通有无,借着三年的题,总结规律,进行和文学常识相关的发散性联想。)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②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③,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选自《聊斋志异》第二卷)【注释】①郭解,西汉人,以“任侠”闻名,常藏匿亡命,喜于救人之危。武帝时,被族诛。②伻(bēng):使,使者。这里是派人。③乞头:开赌场的人向赢钱的赌徒抽钱。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人好交游,适他出适:恰好B.暇幸见顾幸:幸亏C.数年无耗耗:消息D.妻漫劝诣丁诣:造访B(B项为“希望”)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每年都考,毫无悬念。)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想成语;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注意是“语境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慕郭解之为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家贫无以饲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C.何遂索偿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为制冠服,表里温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D项都为“替”A项分别为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分别为介词“用来”\连词“来”C项分别为“什么”\“为什么”)2、○1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虚词多年未直接考查,笔者认为应该和示例差不多:课内和文段比较)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
本文标题:2012江苏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5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