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联合体二模语文考卷
12012年九年级语文学情分析样题(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填写。一(24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5)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6)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8),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9)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我们可借杜甫《望岳》中的诗句“,”来表达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良好祝愿。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畸.形(jī)伫.立(chù)鲜.为人知(xiān)B.叱咤.(chà)粗犷.(guǎng)锲.而不舍(qiè)C.胆怯.(qiè)面颊.(xiá)梦寐.以求(mèi)D.嫉.妒(jí)栖.息(qī)惟妙惟肖.(xiào)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筹画蓦然毛骨悚然B.默契狼藉不言而喻C.窒息驻足义愤填鹰D.祷告葱笼姗姗来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渣土车撞人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对渣土车的管理。B.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在南京地铁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C.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在全国一度引发了学习南京话的热潮。D.警方逮捕了黑社会团伙的几名中流砥柱,缴获了他们私制的大量毒品。5.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B.《骆驼祥子》一书,大量运用老北京市民生动、鲜活的口语,使人一读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京味儿。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D.鲁迅先生的散文《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见闻,含蓄批判了草菅人命的庸医。2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桥联】6.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下联调整为:【桥事】7.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分)【桥画】8.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二(43分)(一)阅读古诗文,完成9~13题。(14分)【古诗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诗的前两句通过手法,突出了这场雨对花的摧杀,表达了作者的之情。(2分)(2)诗中“”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寻找春色的心情之切,又照应了蜂蝶寻找春色的生动情态。(1分)【古文阅读】以人为镜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3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③其子叔玉。戊辰,征薨④,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⑥,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ì):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⑤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10.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上遣使者问讯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悉.辞不受悉.如外人(《桃花源记》)B.上思征不已.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其.一犬坐于前(《狼》)D.以.布车载柩而葬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13.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5分)满架秋风扁豆花丁立梅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4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有改动)14.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分)15.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16.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17.回答下列问题。(4分)(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文中的含义。(2分)(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何相通之处?(2分)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D.第○8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3题。(14分)读书如“熬粥”赵畅5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9.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620.回答下面问题(3分)(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21.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22.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23.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3分)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B.陶渊
本文标题:2012联合体二模语文考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6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