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2高考化学考前指导
12012高考化学考前指导一、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1、审题不够仔细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几种具体的方法:(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④“等体积”“等质量”等;⑤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等;⑥“已知”中的内容、)”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1)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2)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3)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⑧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5)借助流程图,串联解题信息:流程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实验情境,可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画流程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准确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步骤较多的化学问题,只要画出了流程图,解题思路立刻就畅通起来,一些容易疏忽和遗漏的信息也会凸显出来,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2、书写不够规范,表达不够清楚;理清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近期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2化学语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②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1)物质状态(2)“+”“-”号(3)“kJ/mol”(4)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⑦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⑧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①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②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④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⑥有效数字问题3、基础不够扎实,实验不够重视;带着问题去读课本中解析熟悉课本中实验的基本要求(1)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2012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2)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C、Si、Cl、S、N等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Na、Mg、Al、Fe、Cu等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再构建知识网络。如“氮网”“硫网”“铁网”等。有机网络,以烯烃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两条主线:苯→炔烃→烯烃→烷烃;醇→醛→羧酸→酯;中心辐射点为烯烃:烯烃辐射一大片;烃与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这样在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及推断题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3)综合实验题属于能力考查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渗透性强。能将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制取、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融为一体,能将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有机知识、化学计算融合在实验中考查,且考题灵活多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评价,仪器和试剂及其规格的选择,仪器的组装及绘制,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实验过程细节的分析,实验原理的表述,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一)、综合实验思考问题的顺序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如选择实验路线、方法恰当与否;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与否;实验过程快速、安全、环保与否;实验现象明显与否(是否有干扰)。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存放、环保、安全,是否需驱赶空气,是否需要防止空气中H2O、CO2进入装置等有关问题。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挣扎着,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3.思考实验仪器及其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驱赶空气→气体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34.思考实验操作的顺序。一般为:①连接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的特点而定。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二)、综合实验思维过程综合实验的思维过程一般为:“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如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或改进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④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至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三)、实验组合装置的连接顺序实验组合装置的连接顺序为:驱赶空气→气体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①考虑干燥与除杂的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洗净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杂,则干燥在前;若用固体吸收剂常温除杂,则据题意而定。②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可直接排空。若制备的物质极易水解(如SnCl4、AlCl3等)则需要尾部加装干燥管,以防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造成水解。③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进“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粗”进“细”出。④气体发生一般按“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⑤加热操作:主体实验加热前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Mg3N2、CuCl2等。熄灭酒精灯时,一般是“先点的则后灭”的原则。(四)、综合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w.w.w.k.s.5.u.c.o.m实验设计时由于设计不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失分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入H2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3.防止氧化。如H2还原CuO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要在水中进行等;4.防止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如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一)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检验1、气体物质的实验室制备(1)原料的选择:以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原料,方便经济安全,尽量做到有适宜的反应速率(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且所得气体惟一。(2)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量的多少决定。装置从左到右组装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3)仪器的装配:在装配仪器时,应从下而上,从左至右,先塞好后固定;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实验开始时,先检验仪器的气密性,后点燃酒精灯;在连接导管时,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的导管应短进长出;干燥管应大口进,小口出。(4)气体的除杂:先除杂,后除水,加热除氧放末尾。常用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气体)有:4硫酸铜溶液(H2S)、碳酸氢钠溶液(SO2或HCl)、加热氧化铜粉末(CO或H2)、浓NaOH溶液(CO2)、加热铜网(O2)、浓H2SO4或无水氯化钙(H2O)。(5)尾气的处理:燃烧法(如CH4、C2H4、C2H2、H2、CO等);碱液吸收法(如Cl2、H2S、CO2、SO2、NO2等);水溶解法(如HCl、NH3)。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吸收气体反应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常用干燥剂吸收剂O2①KMnO4②KClO3,MnO2③H2O2,MnO2固–固加热固–固加热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浓H2SO4灼热铜网H2Zn,稀H2SO4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浓H2SO4灼热氧化铜Cl2①浓HCl,MnO2②NaCl,浓H2SO4,MnO2③浓HCl,KClO3固–液加热固–液加热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浓H2SO4NaOH溶液N2NaNO2,NH4Cl固–液加热排水法浓H2SO4——HCl①NaCl,浓H2SO4②浓HCl,浓H2SO4固–液加热液–液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浓H2SO4NaOH溶液H2SFeS,稀H2SO4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无水CaCl2CuSO4溶液NH3①NH4Cl,Ca(OH)2②浓氨水固–固加热液–液加热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H2SO4溶液SO2Na2SO3,H2SO4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浓H2SO4NaOH溶液CO2CaCO3,稀HCl固–液不加热
本文标题:2012高考化学考前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