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全球第1整体竞争力仅第13
报告:中国制造业产量全球第1整体竞争力仅第13武汉大学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的近2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出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名左右。通过对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70%以上的15个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对比分析,我国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13位,仅高于泰国和印度,与瑞士、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差距极大,这与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排名几乎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使得产品的利润率较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国总体上还只是“世界工厂”。因而,质量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决定其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报告全文如下:一、质量进步驱动了有效需求的增长有效需求是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前提,而决定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就是产品(含服务)的质量水平。2014年质量观测数据表明,在所有的产品质量评价指数中,得分较高的行业其市场增长率也就越高,其有效需求增长就越大。由于消费者的质量评价是质量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报告用质量评价数据代替质量水平。我国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连续2年在四大领域(产品、服务、工程、环境)中排名第一(表1),这决定了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增长领先于其他产业,2013-2014年服务业增长率分别为8.3%和8.1%,分别领先于GDP增速0.6和0.7个百分点。在服务业中,互联网、通讯服务的质量水平分别以64.21分和63.87分位于7大服务领域中的第一、二名,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9.7和7.8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每提升1分,对于GDP的弹性约为0.21,约为1300亿元,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5分则可提升GDP增长率约1.05个百分点,约占我国2015年年度增长目标的15%。表1四大领域的质量水平比较2013年2014年得分排名得分排名产品62.08460.384服务64.66162.581工程63.74261.083环境62.13361.312二、产品质量水平提升是行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从行业层面来看,不同产业的市场增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业的质量水平。质量观测的数据表明,面对同样的宏观市场环境,质量水平较高的行业其增长率越高,如家用电器的质量水平连续3年在产品质量中排名第一,2014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利润总额增长为18.4%;质量水平较低的行业,如食品行业质量总体得分为59.23分,低于家用电器8.32分,食品的安全性得分为57.93分,低于家用电器9.36分,质量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两个行业在市场上迥异的表现,据统计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8%,较家用电器行业低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2%,较家用电器行业低17.2个百分点。图1主要产品的质量比较三、农村质量水平的提升有效地缓解了城乡经济二元性我国有效消费需求增长的另一个制约性因素在于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路径。随着家用电器、手机等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要启动农村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就需要有更高的产品服务质量水平。质量观测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质量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城乡的质量二元性不断缩小(表2),其中农村食品领域的质量已领先于城市,家用电器质量与城市几乎持平。农村产品质量的进步,使得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快于城市(图2),2014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高于城市1.1个百分点,使得城乡经济的二元性也趋于降低。表2主要产品质量水平的城乡对比指标城市农村城市-农村粮食62.7865.15-2.37食用油59.4860.91-1.43肉类58.6660.68-2.02乳制品61.1461.33-0.19家用电器67.5867.530.06药品62.2561.840.41移动电话64.0164.70-0.69日用消费品65.1864.230.95儿童用品61.3760.980.39服装65.3165.040.27汽车65.6164.331.28图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城乡对比四、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能更好地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的大量萎缩,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质量信息传递将能够拉动巨大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质量观测数据表明,相对具体的产品服务质量而言,消费者更不满意的领域是产品服务的质量信息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了其对于质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息提供”的评价从2013年的59.20分下降为2014年的57.28分,下降了1.92分,分别低于产品、服务质量3.1分和5.3分。质量信息供给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我国国内需求大量地转移到国外市场,2014年我国的境外消费为1万亿美元,约占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且有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同期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2013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大量的国内消费需求转移到国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于质量的信息传递不够充分,优质不能优价,使得消费者对于国产产品的信心不足。表3消费者对于质量公共服务的评价结构变量2013年2014年2014-2013年质量预警与预防57.9557.74-0.21质量信息提供59.2057.28-1.92总体形象57.7757.17-0.60质量教育与救济58.3857.09-1.29消费环境55.3757.021.65质量投入57.0055.90-1.10图3产品质量满意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五、消费者质量素质的提升是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基础消费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质量素质水平,包括消费者对于基本质量知识的掌握、追求质量的意识以及保障自身质量权益的行为能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质量的上限,即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最高水平的质量主要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越高,其对于质量的选择空间就越大;而消费者的质量素质则决定了质量的下限,即给定收入水平,消费者的质量素质决定了某个产品的质量最低水平。当前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情况下,我国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量低质产品,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数据表明,网络交易产品的正品率仅为58.7%,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我国低质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消费者总体质量素质不高。2014年消费者的质量素质总体得分为59.85分,较2013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其中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刚刚过60分的及格线,而质量知识则成为消费者质量素质的最大短板,2014年仅为58.69分,消费者对于常见的质量标识(3C,QS等)以及质量社会组织等认知程度极低,消费者既在主观上对低质产品有需求,又在客观上无法有效地通过自己的行为抵制这些产品,从而导致大量低质产品得以存在于市场。通过提升消费者的质量素质对于提升总体质量水平,进而拉动有效需求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图4公民质量素质得分六、质量创新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创新的环境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改革,而创新的绩效则主要取决于创新方向的合理定位。创新的方式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也包括质量的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对于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是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也较高,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能做到。质量创新是基于相对成熟的技术、管理模式,对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微创新”,相对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而言,更具有普遍性,也是实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最佳形式。2014年我国市场主体新增17.82%,其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50.03%,明显高于第二产业29.72%的增幅,在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增长83.51%,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创造了新的产品,而是创新了质量。在我国总体的质量结构中,服务领域的质量水平明显地高于产品领域,因此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不断产生新的消费需求是我国服务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的一个重要动力。质量创新,相较于科技、管理创新等形式而言,是更为普遍而有效的创新形式,是我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有效的路径。七、质量竞争力是决定一国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的近2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出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名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使得产品的利润率较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国总体上还只是“世界工厂”。通过对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70%以上的15个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对比分析,我国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13位,仅高于泰国和印度,与瑞士、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差距极大,这与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排名几乎一致。因而,质量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决定其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图5)。图5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对比八、质量治理改革具有巨大的改革红利李克强总理提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要向改革要红利,当前我国最大的改革红利之一就是质量领域的改革,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质量公共服务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质量领域的改革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增长效应。2014年消费者对于政府质量公共服务的评价为56.93分,年度变动1.5个百分点,相对于质量安全、质量满意以及公民质量素质而言是最为稳定的一个领域,这表明我国正在进行的质量治理的改革(如取消不必要的质量审批、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等)已经具有积极的效应。政府质量公共服务的改进,可不断地释放出新的市场活力。回归分析表明,质量公共服务对于GDP增长的弹性约为0.16,因此,若质量公共服务得分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至70分,可拉动GDP增长2.09个百分点,即约1.33万亿。因而,质量公共服务的提升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改革红利”。表4区域质量指数的年度比较20132014变动百分比质量安全65.8962.75-4.8%质量满意64.5162.32-3.4%质量公共服务57.8256.93-1.5%质量素质65.7659.85-9.0%总得分63.7460.85-4.5%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资本、劳动力、资源等传统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不断减弱,而科技创新的作用具长期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亟需找到能够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够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基于以上八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产品质量的进步可直接地刺激新的消费需求,拉动行业的市场增长,优化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质量治理的改革以及消费者质量素质的提升,对于激活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具有巨大的空间。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产品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分,可提升我国GDP增长率约1.05个百分点,占到了我国经济增长年度目标的15%,政府通过质量治理的改革进而激活的经济增长量也达万亿以上。因此,质量是我国经济新常态最为重要的新动力。
本文标题: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全球第1整体竞争力仅第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