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8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作业35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大,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答案:C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此题易误选D项,是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分不清。答案:A4.(2011·广东湛江模拟)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解析:中等题。消费者的同化量应是摄入量减去粪便量,即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答案:B5.(2011·浙江宁波期末)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解析:“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答案:D6.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根据图示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的数目增加。答案:D7.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热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答案:B8.(2010·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答案:C9.下面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A~F)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说法正确的是()ABCDEF枯叶输入量/t·hm-2·a-11.507.5011.507.59.5050.0枯叶现存量/t·hm-2·a-144.0035.0015.005.03.05.0A.土壤有机物积累量ABCDEFB.F最可能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C.枯叶分解速率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没有关系D.分解者作用的强弱依次是ABCDEF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茂盛,落叶最多,分解者代谢旺盛。答案:B10.如下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A.狼和兔B.狼和红狐C.兔和鼠D.昆虫和青草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因为共用相同的资源而竞争激烈,因而排除了A和D,再考虑到B中狼和红狐有各自的食物来源,因此竞争程度小于兔和鼠的竞争。答案:C11.(2011·江苏南京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生物各种群的竞争关系。答案:B12.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解析:根据图示,a以b为食,b以c为食;营养级别则无法判断。答案:C二、简答题(共40分)13.(12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年均1.93mg(干重)/L年均1.02mg(干重)/L1013~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解析:(1)浮游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2)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多是承担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利用。水库淤泥是位于水底的,处于氧气比较少的环境,所以其中细菌的代谢类型应为异养厌氧。(4)要确定污染来源是否是游人,就要排除水库供水地污染的可能性,所以要在入水口处检测藻类植物是否就已经增加。答案:(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3)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4)入水口14.(14分)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3)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①将甲、乙两组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树叶保持潮湿。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干所要证明的问题,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分解者(细菌)是否存在,所以设计实验应一组严格控制无菌条件作对照,另一组在有细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落叶分解情况,由此判断两个方案均不能达到效果,原因都是没有严格控制好单一实验变量。答案:(1)方案一:不能。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方案二:不能。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2)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计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3)①灭菌处理②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③不断地滴加蒸馏水④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5.(14分)(2010·福建3月)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生物环境因素重金属质量分数(10-6)生物环境因素重金属质量分数(10-6)池塘水0.02土壤0.005浮游动物2秃鹫12浮游植物0.5猫头鹰5大鱼10鼠0.2小鱼5草0.02(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池塘生态系统: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现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所给的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在上述所给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重金属元素进入生物体内后,不能排出,只能在生物体内积累起来,因此经过的营养级越多,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就越多,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根据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
本文标题: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