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0
课时作业24染色体变异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它的花粉含6个染色体组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解析:本题是要求正确理解单倍体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情况下,单倍体多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花粉细胞发育而成。对于六倍体植物来说,由其未受精的卵细胞或花粉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中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单倍体含21条染色体。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单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它是高度不育的。答案:C2.在四倍体西瓜植株的花朵上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发育成的西瓜果皮、胚及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A.4、3、5B.3、3、5C.4、3、3D.4、2、3解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应与母体(四倍体)一致,含4个染色体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应含2(卵细胞)+1(精子)=3个染色体组。胚乳来自受精极核,所含染色体数为2(极核)+2(极核)+1(精子)=5。答案:A3.(2011·江苏南京期末调研)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①F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解析: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过程①原理为基因重组;③是将花药培养为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④过程应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答案:D4.(2011·福建毕业班质检)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5.(2011·山东潍坊3月)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答案:D6.下列各杂交组合中,果实中没有种子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的幼苗,获得的纯合子自交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正常西瓜的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自交C.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的二倍体不同品种的西瓜幼苗,生长发育成熟后杂交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长成的个体作母本,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后自交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正常西瓜的幼苗,得到的多倍体自交,能产生可育配子,可形成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长成的个体作母本为四倍体,可产生可育配子,二倍体西瓜可产生可育配子,两者杂交可形成三倍体种子,自交后无种子。答案:D7.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现代遗传技术直接检验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但使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答案:C8.下面所列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解析: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用的材料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成熟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分裂。答案:C9.(2011·山东青岛5月)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和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⑦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③⑥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答案:B10.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由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解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无关,如由四倍体生物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有两个染色体组。含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由含一个染色体组和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形成的新个体。答案:D11.(2011·南京模拟)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解析: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减Ⅰ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B选项属于染色体变异。D选项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1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细胞膜外面的糖蛋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无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解析: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中有mRNA与tRNA的配对,细胞核中有DNA复制与转录,也存在碱基配对。原核生物多数进行有氧呼吸,相关酶分布在细胞膜和基质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A二、简答题(共40分)13.(10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生物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非生物材料:自选①育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育种。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____。(填写代表生物材料的字母)③该育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________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________。(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单倍体②A、B③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④纯合⑤1/4(2)①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②基因重组(3)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14.(12分)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表现型XXX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XXY表现为雌性可育XYY表现为雄性可育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表现为雄性不育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子代雄性果蝇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蝇全是红眼的。但他的学生Bridges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蝇或红眼雄蝇,该红眼雄蝇不育。(1)请用遗传图解解释Morgan的实验结果(设有关基因为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相应的文字和遗传图解(棋盘法),解释Bridges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Bridges的实验,有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且红眼雄果蝇雄性不育,根据表格中雄性不育为XO;可推断此子代雄果蝇为XBO。由于只有亲代的雄性才有XB,由此推断:亲代中雌性配子由于减数分裂错误产生了两种类型配子,一种含有XbXb,另一种不含Xb。答案:(1)说明:在XbXb(白眼♀)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中,或进入到极体中,因而产生含两个X染色体的卵细胞(XX)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O),分别与XBY(红眼♂)产生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了例外子代。15.(18分)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
本文标题: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