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13乡土情结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崎岖.(qǔ)三匝.(zā)谪.居(zhé)铩.羽而归(shā)B.欷.歔(xī)桑梓.(zǐ)屹.立(yì)聊以慰藉.(jì)C.发轫(rèn)濠.水(háo)翰苑.(yuàn)忐忑.不安(tè)D.田塍.(chénɡ)蕞.尔(zuì)灯灺.(chí)魂牵梦萦.(yínɡ)解析A项岖qū。B项藉jiè。D项灺xiè。答案C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5分)A.花纹缠绵凝聚良晨美景B.惦念逗弄朦胧情不自矜C.浪荡稚弱恬淡勤工艰学D.辽阔悠邈褪色音容笑貌解析A项晨—辰。B项矜—禁。C项艰—俭。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5分)A.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告老还乡....。B.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C.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D.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解析A项应为“衣锦还乡”。答案A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浪荡乾坤的结果,是多数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B.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百余年来,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D.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多数”调至“是”前。B项成分残缺,在“依然”前加“许多人”。D项语序不当,把“虽然”移到“孩子”后。答案C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句诗,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5分)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就叫他流浪,东跑西奔,溪流、田野、高山和林莽,苍穹下随处可以安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帝如果爱上一个人,就叫他微笑,从内到外,心灵、血液、眉毛和眼睛,人群里处处洒满阳光。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①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②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③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但正义战争的终极目的,正在于以战止战,缔造和平,而不是以战养战、以暴易暴。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欷歔不已。6.选文第①段中说“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现实主义格调”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沉重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实主义格调”具体指许多年少的男女为了生存被迫离家。因为这种离家是被迫的,而且离家后的遭遇往往是悲剧性的,所以说是“沉重的”。7.乡土情结在人离乡时表现得尤为强烈,文中写了引发乡思的哪几种情形?(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而离家闯荡;(2)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被迫离家;(3)灾难和战争使人流离失所;(4)放逐使人有家难归。8.谈谈引用韦庄、孟浩然、项羽诗文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写出了离乡闯荡的人怕归乡的心态;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写出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失;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写出闯荡有成者志得意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9.选文第③段写由于战争、放逐等灾难引发的情怀,此部分对乡土情结的描述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战争引发的思乡之情,为乡土情结注入了昂扬悲壮的气息,为下文主题升华作铺垫。同时,选文第③段写爱国情怀,实质是建立在乡土情结之上的,并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表现了作者对仁人志士高尚情怀的赞颂。二、课外拓展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0~13题。巷柯灵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驿站。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休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少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10.结合文意,解释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驿站”一句的含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时要能看透文句背后的深意,即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比如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对于比喻句的理解关键要抓住“喻体”来分析,同时结合上文“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的特定语境,“沙漠中的一掬清泉”能缓解人生理的饥渴,同时又能给沙漠中跋涉的人以希望,能给人以心理的鼓励;“人生道上的一个驿站”,“驿站”就是供人休息、整顿的地方,以便再次赶路之用。答案①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身心暂时有个着落。②路亭能让人的生命获得片时的休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意思答对即可)11.从第⑥段看,路亭是怎样布局的?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路亭的布局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要先审清题目要求,第一问是问路亭的布局;第二问是问作者所写这些路亭是选择的哪两个角度。此题找到第⑥段稍加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路亭有的点缀在田畴广野中间;②路亭有的高踞岭背;③路亭有的筑在河滨。从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来写的。12.作者深望今人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鉴赏评价的能力。要从前文作者的情感变化上分析,确定作者最后这么说的用意。作者深望今人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里既有对路亭某种品质的赞美,又有对今人的某种期待
本文标题: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13乡土情结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0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