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n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3)适用学科: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以到传播媒体、新闻机构、宣传出版部门从事具体新闻与传播工作,可以到高校从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亦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公关工作。二、研究方向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2.网络传播3.传媒与舆论4.平面媒体(出版)传播5.新闻传播史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修满学分的情况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不能早于2年。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公共学位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专业主干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发展方向课不少于8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3学分。修满上述学分、学位论文进行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学位论文取得合格成绩,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内的专业基础课与二级学科内的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经典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3.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含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含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者在学院的硕博讲堂进行一次学术报告,为主讲。参与听讲硕博讲堂学术讲座10次以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5次)。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学期603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第一学期第二学期804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学科基础课104020102001语言文化哲学第一学期402需至少选择3门共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104020802001新闻理论研究第一学期402104020802002西方传播学第一学期402104020802003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第一学期402104020802004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第一学期402104020802005大众文化传播研究第一学期402(二)专业主干课与发展方向课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专业主干课104020803001新闻传播与舆论研究第一学期402需选择3门共6学分的课程104020803002中外报纸编辑比较研究第一学期402104020803003新闻传播思想史第二学期402104020804001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需选择2门发展方向课专业方向课期共4学分的本专业方向课程104020804002网络传播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402104020804003平面媒体传播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402104020804004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402104020804005文学传播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402104020804006新闻传播业务研究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402公选课、跨专业课需选择2门共4学分的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补修课程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2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补修本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可从以下三门课程中选择:①新闻理论②传播理论③新闻传播史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3.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科基础课至少有一门要闭卷考试。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可以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二级学科的专业主干课中至少有两门课在学习期间进行经典阅读考核,考核方式为撰写读书报告,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计入该门课程考试的总成绩中。七、学位论文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即可开始学位论文的准备与写作。学位论文是为了考查硕士研究生具备的学术素质和学术风范,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古籍整理与研究、学术综述、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1.研究计划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察文献搜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和要求,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开题报告会必须公开进行。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向导师做进展报告至少两次。在论文送审前将两次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并作为论文送审资格进行审查。4.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主要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附:经典文献目录一、国外传播学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中文版。《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媒介事件》,[美]戴扬、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凡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版。《跨文化传通》,[美]萨瓦姆等著,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文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无声的语言》,[美]爱得华.霍尔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中文版。二、国内传播学代表作:《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等三人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宋昭勋著,(四川)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三、批判学派代表作《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本文标题:2013n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1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