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话题作文的写作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话题作文的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2.学习和运用话题作文的写法教学重点:让学生重视提示语,拟好题目,确定题材,筛选写作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有不少是话题作文。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二、话题作文的基本知识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所以,“话题作文”,是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某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从目前情况看,话题作文的命题类型很多,如:①命题式,这类题是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不作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②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③范围式,题面没有出现“话题”两字,只提供写作的内容或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写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④材料式,除提供文字材料(故事、哲理性文字、诗歌)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⑤选择式,题面提供几个话题,任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文。话题作文具有如下特点: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内容的指向。它观念开放、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2.思维的发散性。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八方发散,话题仅仅是一个触发点,引导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的多方向、多角度思考。3.行文的自主性。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考生可根据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看法进行形象地反映。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题目自拟,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创新的导向性。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思维,激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文体方面一般没有限制,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也仅仅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内容指向;在写作中除不限文体外,命题者还会提示作者如何去利用材料,如何多角度地考虑与联想。话题作文开放性的特点也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不能脱离“话题”,随心所欲地去写。所以,一不要生搬硬套,特别不要将自己背读下来的文章硬套到话题中去;二不要离题写作,这里的“题”是指“话题”,如果不受“话题”的约束而另起炉灶,那写的也就不是“话题作文”了。三、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一)谨慎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近几年,笔者无论是在高考阅卷中,还是在中考阅卷中,都发现一些跑题作文。可见不能忽视审题立意的训练,不能忽视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训练。明确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中心明确了,就必须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任何命题方式的作文都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材料、精心组织材料。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二)创新立意和选材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人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别具一格,创新求异。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要求如下: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2.抓住事理的感悟点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3.抓住生活的情趣点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4.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三)选文体——扬长避短,量体裁衣选择文体要注意几点:(1)要看话题宜乎用什么文体。(2)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就该选记叙、抒情的文体,有的学生长于理性思考,就该选用议论的文体。(3)要考虑自己用哪种文体写所拥有的材料最充足。如果缺乏材料的话,即使自己擅长的文体,也只能放弃。(4)要善于发挥自己在考场上的灵感,即自己在接触题目的那一瞬间所引发的兴奋点,所产生的联想,但要注意不能偏离题旨。(5)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总之,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专长,素材积累的表达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其次,准确理解题意,确定最佳主题;再次,在自己熟悉的文体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权衡优劣,选定最佳的写作文体。并且在选定一种文体后,必须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不过,对中考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四)拟题——画龙点睛,新颖脱俗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好题目的标准:一要准确,二要简洁,三要新颖,四要有文采。拟题的方法有很多种。1.直接以话题为标题。这种办法省事可靠,不会跑题。前提是所给的话题本身就新颖、简洁、醒目、动人、出彩,同时,这个话题的范围小,不宽泛。2.在所给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1)比喻: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3)反问: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我是谁?》。(4)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5)借代: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6)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8)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9)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10)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11)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活读书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12)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幽默风趣。(13)通感:《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视觉独特,别出心裁。4.善于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1)直接引用:A、引用诗句,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还可以显示出作者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与众不同的写作功底;B、引用流行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C、引用名句,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2)化用。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5.反常法,转换角度、故设悬念等。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6.符号法:(1)数学符号。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不等式: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素质》;(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
本文标题:201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话题作文的写作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2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