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3H7ClB.CH2Cl2C.C2H6OD.C6H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一氯丙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甲烷属于正四面体结构,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故B正确;C、该分子式既可以表示乙醇又可以表示二甲醚,故C错误;D、该分子是既可以表示苯,又可以表示不饱和度为4的不饱和烃,故D错误。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机构,同分异构体问题2.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则X、Y为A.Na和ClB.K和SC.Ca和FD.Mg和F【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由于Ne是10电子微粒,而X和Y的化合价分别是+2价和-1价或+4价和-2价,因此符合条件的X、Y为Mg和F,答案选D。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种类的判断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明确N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然后依据X和Y的化合价逐一分析和判断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ZYXB.酸性:H3ZO4>H2YO4>HXO4C.稳定性:HX<HY<HZD.非金属性:Z>Y>X【答案】C【解析】4.“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份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是()A.NaOHB.NaClOC.KMnO4D.Na2O2【答案】B【解析】考查化学与生活。答案选B。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Fe+2HCl=FeCl2十H2↑B.HCl十NaOH=NaCl十H2OC.C十H2O高温CO十H2D.CaO十H2O=Ca(O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选C。考点:考查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判断6.微量元素硒(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C.原子序数为3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硒与氧、硫同主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比硫弱,A错误;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所以氢化物不如HBr稳定,B错误;C、原子序数为34,C正确;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D错误。答案选C。考点:元素周期律7.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SO2的摩尔质量是64gB.1molSO2中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C.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体积为22.4LD.常温常压下,64g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摩尔质量应该带单位“mol/L”;B项1molSO2中含氧原子2mol,约为2×6.02×1023;C项1mol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考点:物质的量。8.下列各物质,能由单质间发生化合反应得到,但不能由单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的是()A.MgCl2B.FeCl2C.AlCl3D.CuCl2【答案】D【解析】MgCl2、AlCl3既能由单质间发生化合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单质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单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单质铁在Cl2中燃烧则生成FeCl3,铜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铜与盐酸不反应。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同主族,Y和氢元素同主族,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C.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为碳;X与Z同主族,Z为硅;Y和氢元素同主族,为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为氯。A.元素X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C60分子,前者是原子晶体,后者是分子晶体,错误;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Na>Si>Cl>C,错误;C.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Na2O2中阴O22-、阳离子Na+的个数比为1:2,正确。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和四氯化硅,前者是离子键,后者是共价键,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相同,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元素的位置,周期性变化规律进行判断。10.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D.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相同【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A、同种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He与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错误;C、离子半径与电子层数、原子的核电荷数有关,电子层数越多、核电荷数越少离子半径越大,S2‾、Cl‾、K+、Ca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正确;D、3517Cl与3717Cl的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都有3个电子层,所以得电子能力相同,正确,答案选CD。考点:考查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1.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IIASO2和氯气都能使品红褪色两者都有漂白性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盐酸和氨水能溶解Al(OH)3C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镁是活泼金属,有较强的还原性D氯化氢气体不导电,盐酸导电两者都属于电解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氯气能使品红褪色体现了氯气的强氧化性,不是漂白性,A项错误;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液强酸和强碱,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镁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氮气反应,C项错误;盐酸是混合物,电解质是针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D项错误;选C。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2.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A.Na2CO3NaClNaOHB.NaOHNaClNa2CO3C.NaClNaOHNa2CO3D.NaClNa2CO3Na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先加入碳酸钠,三种离子都沉淀,错误,不选A;B、先加入氢氧化钠,镁离子和银离子都沉淀,错误,不选B;C、加入氯化钠,沉淀银离子,在加入氢氧化钠,沉淀镁离子,后加入碳酸钠,沉淀钡离子,符合要求,正确,选C;D、加入氯化钠,沉淀银离子,加入碳酸钠,沉淀镁离子和钡离子,错误,不选D。考点:离子反应1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A的周期数等于族序数,在短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C与E质子数之比为1︰2,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大气中排放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C的强B.C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反应能产生C2单质C.均由A、C、D、E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盐不能相互反应D.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最低价氢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A的周期数等于族序数,在短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则D是钠元素。C与E质子数之比为1︰2,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大气中排放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因此B是氮元素,C是氧元素,则E应该是硫元素,所以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9-5-6-1-6=1,则A是氢元素。A、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氧元素,因此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C的弱,A不正确;B、C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产生氧气,B正确;C、均由A、C、D、E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盐能相互反应,例如亚硫酸氢钠与硫酸氢钠可以反应,C不正确;D、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最低价氢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4.下列变化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A.NH3+H2ONH4++OH-B.HCO3-+H2OH2CO3+OH-C.Cu2++2H2O2Cu(OH)2+2H+D.2Fe3++3H2O+3CO32-=2Fe(OH)3↓+3C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NH3+H2ONH4++OH-.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不属于盐的水解,其它的都是盐的水解反应,因此选项是A。考点:考查15.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部分数据见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平衡浓度/(molL-1)c(NH3)c(CO2)T10.1T20.1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物质的量:Δn(T2)=2Δn(T1)【答案】【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T1时CO2的浓度是0.05mol/L。而在T2时,CO2的浓度是0.1mol/L,这说明若T2>T1,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大于0,A不正确;氮气不参与反应,充入氮气平衡不移动,B不正确;由于氨气和CO2的体积之比总是2︰1的,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是不变的,C不正确;T2时CO2的浓度是T1时CO2的2倍,所以T2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是T1时的2倍,D正确,答案选D。16.常温下KMnO4氧化浓HCl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1)用“双线桥法”标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又已知,结合以上反应原理,则MnO2、KMnO4、Cl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若有63.2g高锰酸钾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mol,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答案】(1)(2)KMnO4MnO2Cl2(3)222.4【解析】试题分析:(1)双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为;(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此反应制取Cl2不需要条件,而在反应中要加热,且MnO2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有氧化性KMnO4MnO2Cl2(3)高锰酸钾的量、氯气的量以及消耗的盐酸之间的关系为:2KMnO4~5Cl2~16HCl,被氧化的盐酸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量之比为:10:16=5:8,63.2g(即0.4mol)KMnO4完全反应时,产生的Cl2为1.0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0mol×22.4L/mol=22.4L,消耗的HCl为3.2mol,被氧化的HCl为2.0mol.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和电子转移知识17.(131分)某利,盐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2+、Fe3+、SO42-、NH4+、Ba2+、CO32-离子中的某几种。(1)甲同学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人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揭色,并有刺激性气体生成;②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人少量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写出①中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做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