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成才之路·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单元目标导航2自主预习3课堂探究4随堂练习5高考演练6课后强化作业7情景导入1情景导入《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在家先用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到了集市后,他才发现忘记带量好尺寸的绳子。等到他拿上绳子再次来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最终他没买到鞋子。看完这则故事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太傻了,脚就长在身上,何必再跑一趟?其实,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市的经营时间是有限制的,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否则,这个郑国人也不会买不到鞋。你知道这种局面是从什么时候才被打破的吗?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吧!目标导航●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时空坐标自主预习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兴起(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业由________控制。(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2.秦汉以来——艰难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2)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________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官府时间3.隋唐——发展(1)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2)概况①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③出现了________和飞钱。柜坊4.宋元——繁荣(1)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表现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③________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交子商税收入5.明清——继续繁荣(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2)___________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4)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5)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规律总结: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货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由不统一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出现。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①特定的位置设________,市坊(居民住宅区)分开。②设_______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③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市市令(2)宋朝及以后①________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草市”更加普遍。③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④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⑤交易活动不再受________的直接监管。坊市官府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________、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①原因:_______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②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长安丝绸之路巧思妙记: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逐渐由盛而衰1.概况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开通了陆海丝绸之路唐朝____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由政府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________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_____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朝时期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________”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②只开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广州海外贸易泉州闭关锁国广州2.特点(1)官府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主要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2)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探究素材】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探究思路】由材料一信息“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设有市师、肆师……各项事务”“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众以散”,可得出结论1。由材料二信息“处处都有商铺……‘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可得出结论2。【探究结论】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1)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2)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并设官吏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农业、手工业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2.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一般商人地位较低。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流通制度。5.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6.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2.以友好为主流。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2015·海淀高一期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A.中国外贸出口货物均为丝织品B.广东的丝织业发达C.对外贸易集中在广东进行D.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引文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分析,体现了C项。其余三项在材料中不能分析得出。【答案】C【注意】中国古代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禁止。例如,清朝的一切对外贸易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尚书·酒诰》说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A.商业开始出现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解析:题干材料“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反映了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在商朝之前,中国就出现了物品交换,已经懂得了经商,排除A项。长途贩运的经商风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答案:C2.(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设立了()A.市令B.市舶使C.市舶司D.三司使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唐代在广州设立的是市舶使。答案:B3.(2015·深圳高一检测)陕西民谣:“我有一头小毛驴……骑着去赶集。”此处“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民谣”“毛驴”“骑着去赶集”可判断,此处的“集”应是设于城郊或乡村的草市。答案:C4.(2015·镇江高一检测)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解析:明清时期,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因此,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徽商。答案:A5.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史实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现象不符合的是()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大量农副产品投向市场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解析:明清时期的手工工场都采用手工劳动而非机器生产,故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6.(2015·漳州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从材料中提取即可。第(2)问据材料中“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居民百倍于昔”等信息组织答案。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答两点即可)高考演练1.(2015·北京文综,4分)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唐宋的坊市制度,意在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唐都长安的商业店铺基本集中于东市、西市,且对商铺的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