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上海高三地理第三讲岩石与地貌归纳
1第三讲岩石与地貌专题5板块运动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岩石圈: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坚硬的外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因此,地震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大地貌的成因,如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等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板块张裂的地区←||→(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海洋大陆板块张裂裂谷板块碰撞的地区→||←(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山脉张裂区(生长边界)海上:海洋、海岭(大西洋)陆上:裂谷、断层(东非大裂谷)相撞挤压区(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海洋:岛弧(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陆上:海岸山脉(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8、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活动。分类:①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②死火山: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③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地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包含泥沙、石块以到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如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原因: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御⑴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⑵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⑶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植树造林等综合措施。⑷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1.地壳变动: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2.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3.地壳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表现形式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地壳抬升或下沉产生结果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实例喜马拉雅山、大西洋青藏高原、台湾海峡相互关系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基本形态构造地貌地形倒置及成因判断依据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岩层上拱背斜背斜成山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中间老,两翼新岩层下弯向斜向斜成谷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成为山岭)中间新,两翼老产生原因结构特征组合形态构造地貌举例外力作用下的地貌断层地壳变动引起地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中间岩层上升、两侧岩层地垒块状山地或高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山东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3面发生相对位移(水平、垂直、倾斜方向)下沉地泰山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中间岩层下沉、两侧岩层上升地堑谷地或低地陕西渭河平原、山西汾河谷地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有“储油构造”,易储油、储气(自上而下依次天然气,石油,水)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投资省、不易集水顶部地带可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区、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专题6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思考:各种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类型特点岩石举例岩浆岩——岩石圈主体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分布面积最广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煤变质岩——形成于地壳深处岩性致密、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大理岩、石英岩、片岩和板岩岩浆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4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因素(风吹、日晒、雨打、水冲等)的长期作用下,逐渐使大块岩石变成碎石、沙子和泥土,又经流水、风的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已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的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矿物:化学元素在一定和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者天然化合物,它是岩石圈的基本单位。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矿产: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开采利用矿石:富含矿产的岩石矿床:矿产富集的地段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常见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二三十种矿物花岗石:长石、石英、云母大理石:方解石石灰岩:方解石岩浆:岩浆是地下深处一种粘稠的高温熔融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矿物分类: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和有色金属(其余)、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矿产、分散元素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以能源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纵波(P)――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横波(S)――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另外,波速与介质密度和弹性程度等有关2、不连续面(1)莫霍面:大陆地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2)古登堡面: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软流层--地下70至400千米处地震波低速层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1)地壳①岩石组成;②厚度不均;③双层结构上层―-硅铝层(花岗岩类)--广泛见于大陆地壳,大洋地壳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类)--大陆与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2)地幔①铁镁硅酸盐类组成;②软流层(a)位于上地幔上部(约地下60至400千米深处)(b)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3)地核①铁、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②外核近液态、内核为固态4、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5、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90多种)氧(1/2)、硅(1/4)、铝、铁、钙、钠、钾、镁(占98.59%)5专题7地貌1、主要地貌类型知识要点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流水地貌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为主峡谷河流中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曲流河流下游堆积作用强盛三角洲平原1、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2、流水的分选作用3、河流上、中、下游的主要河流作用及其地貌(1)河流的上游――河谷深切而狭窄;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明显(2)河流中游――河谷开阔,往往形成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流减缓,侧蚀作用明显(3)河流下游――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河床平缓,堆积作用明显☆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我国以西南地区为主溶蚀作用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地下卡斯特沉积作用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1、成因: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和沉积作用形成2、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石芽、落水洞、溶蚀盆地、孤峰、峰林3、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4、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石芽、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5、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1)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2)常造成漏水、坍塌,土壤不保水、肥力低(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海岸地貌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除两个半岛).堆积作用沙滩、沙洲、沙堤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侵蚀作用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6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漠、干旱地区风力堆积沙丘风蚀地貌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黄土地貌黄土高原最典型流水切割塬、梁、峁(特点:千沟万壑)1、黄土地貌的分布——中纬度半干旱地带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2、黄土成因--风力沉积3、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直立性好②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5、黄土高原的整治――修筑梯田、植树种草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分机械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壳:风化作用产生的残留在地表的风化产物。球状风化地貌:典型的花岗岩地区。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流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流水侵蚀作用特点:(1)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2)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3)破坏海岸地貌(1)使地表变得崎岖(2)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4)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5)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海蚀洞流水沉积作用特点: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地貌:(1)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2)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3)入海口处形
本文标题:2015上海高三地理第三讲岩石与地貌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