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2015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
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二十三条》1964年底1965年初,毛泽东在政治局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纠正了“四清”中的一些过“左”做法,提出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概念,规定“四清”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界说成是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由此加快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提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要对他们进行批判、清洗,夺回领导权。这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纲领。“一月风暴”1967年1月,由上海扩展到全国的一场“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潮,标志着“文革”进入所谓的“全面夺权”阶段。3月,《红旗》杂志公开毛泽东指示:“在需要夺权的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夺权后的临时权力机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三支两军”1967年初的各地造反派夺权造成全国混乱,毛泽东希望通过军队来控制局势,3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三支两军”对当时稳定局势起了作用,但也带来很多消极后果。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9、10月间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多数的表决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台湾当局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这一事件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批林批孔”运动1974年初,江青等按毛泽东的把批林同批孔联系起来的意图,发起“批林批孔”运动,把中国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攻击周恩来等是“搞复辟倒退”,并在教育文化领域大反“复辟回潮”,严重破坏了尚未恢复的国民经济,搞乱了刚刚有些恢复的社会秩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1980年后,亿万农民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9年庐山会议1959年7、8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毛泽东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等对“大跃进”提出的正确看法,把彭黄张周打成“反党集团”,加剧了“左”的错误。“桃园大队社教经验”1963年11月,刘少奇通过王光美在河北抚宁县桃园大队蹲点搞“四清”,1964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四清”工作队总结的桃园大队社教经验,主要是先搞“扎根串联”,后搞“四清”,再搞对敌斗争。“桃园经验”的推广发展了“左”的错误。中央文化革命小组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决定设立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张春桥,组员有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等,它成为“文革”的指挥机构,不久又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66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根据毛泽东意见制定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指出运动的重点是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继“五一六通知”后又一个指导“文革”进行的纲领性文件。“二月逆流”1967年2月,在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文革成员的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徐向前等围绕“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问题,与康生、张春桥等进行了斗争。后毛泽东决定批判陈毅、谭震林、徐向前,江青等攻击是资产阶级复辟的“二月逆流”,此后政治局实际被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中共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8、9月间中共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讨论四届人大、修改宪法等议题。会上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表面化,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批判陈伯达,间接敲打林彪,并导致会后这一斗争的升级。三个世界的划分20世纪70年代前期,毛泽东根据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他认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非拉基本都是第三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毛泽东的这一构想对此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等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四五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的群众悼念活动冲破了“四人帮”的禁令和阻挠,在清明节形成高潮,4月5日晚,群众悼念活动受到镇压。毛泽东把天安门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政治事件。四五运动是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抗议运动,反映了人心向背,表达了人民抵制和反对文革的要求,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该《决议》,决议回顾了建国前二十八的历史,对建国以来的历史作了论述,特别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并从根本上否定了文革,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道路,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系统地提出了“左”倾理论和方针,提出党内有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宣布重设文化革命小组,它是发动文革的纲领性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1980年后,亿万农民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四旧”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林彪号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此后红卫兵走上街头,在“破四旧”的名义下对所谓阶级敌人任意批斗、抄家,对历史文化遗产肆意破坏,造成了恶劣后果。《“571工程”纪要》林立果等人1971年初在上海召集其“联合舰队”成员秘密会商,制定了《“571工程”纪要》,纪要分析了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的形势,提出了武装政变的实施要点、口号策略等。虽然计划未成,但其中对毛泽东倒行逆施的批判仍有借鉴之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通过了又一个指导“文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批判,全会使发动“文革”完成了党内组织手续,也是“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之一。“三自一包”在八届十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上的做法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与包产到户被称为“三自一包”,并作为“修正主义的国内纲领”加以批判。二、简答题1、简述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与影响。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会议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开展了对所谓“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的批判,并批判文学作品《刘志丹》是借小说反党,标志着中共党内“左”的错误的再度发展,但尚未支配全局,经济调整工作还在进行。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是怎样提出的?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邓小平在全国政协的座谈会上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到日程上来了。1981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港人士时进一步阐述了对台政策,即统一中国后台湾的现状可以不变,社会制度不变、可以拥有武装。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详细阐明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982年1月,邓小平在叶九条的基础上指出: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就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简述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进行了会谈。中美双方就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贸易和进行科技、文化等多方面交流是互相有利的。上海公报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标志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4.略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文革”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其发生原因:1、中共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2、对毛泽东个人崇拜造成专制主义加剧。3、江青、林彪、康生等人的恶劣作用。4、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荒谬理论。5、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特别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5、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新突破及其影响。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9月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建交。此后,中国同所有西欧国家、同加、澳、新、同亚非拉5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关系得到改善,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有了发展,这也为以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6、略述1959年庐山会议和会后“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危害。1959年7、8月在庐山召开了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会议错误地把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打成反党集团,会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中止了对大跃进“左”的错误的纠正,压制了一大批实事求是的干部,党内个人崇拜更为严重,“左”的错误的发展更为严重,经济困难局面更为严重。7、简述“四清”运动的主要内容、政策规定和重要影响。答题要点:1963年到1966年,全国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和刘少奇先后主持制定有“前十条”和“后十条”指导运动,1965年1月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二十三条》,规定社教统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清运动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了“左”的错误,埋下了文革的种子。8、简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重要意义。答题要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回顾了建国前二十八的历史,对建国以来的历史作了论述,特别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并从根本上否定了文革,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道路,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会议还对中央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三、论述题1、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大意义。1、文革后的形势要求尽快结束经济政治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3、农村的“包产到户”改革方兴未艾。4、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等主张彻底纠正文革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议题是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是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6、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7、全会的人事变动,邓小平已成为党中央领导的核心。8、全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起点,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
本文标题:2015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