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1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热力状况(大纲版)
1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热力状况一、选择题美国宇航局2009年2月11日称,美国1997年发射的一颗卫星(铱33),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时55分,与俄罗斯一颗1993年发射的、现已报废的卫星相撞,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相撞时轨道高度约790km(在空间站上方),倾角74°;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据此回答1~3题。1.卫星相碰事故发生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太阳辐射接近一天中最强烈时B.气温仍在逐渐降低C.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D.影响了我国的无线电短波通讯解析:事故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11时55分,此时北京时间(早13小时)是次日的0时55分,正值午夜时分。A、C两项叙述错误。此时气温仍在逐渐降低,至黎明前后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影响的是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卫星相撞不会对此有影响。故选B。答案:B2.关于卫星相碰地点的正确叙述是()A.气温很高B.有大量电离层C.大气密度很小D.臭氧含量最多解析:卫星相碰时轨道高度约790千米,属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密度很小,气温低。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高度在80~500千米高空。答案:C3.1997年美国发射铱33卫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依次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B.卫星在穿越大气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最后进入宇宙空间C.卫星在穿越大气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偏右现象D.卫星在穿越大气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大到小,气压越来越低,最后进入宇宙空间解析:A项中电离层属于高层大气;B项中卫星在穿越大气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的叙述错误;C项中卫星垂直运动不会发生偏右现象;只有D项正确。答案:D4.(2009·上海高考)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存在逆温现象的为A和D项,D项气温分布与大气垂直分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不符,故选A项。答案:A下图表示某一时刻地面(a线)和大气上界(b线)的太阳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据图完成5~6题。25.形成图中a、b两线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正午太阳高度B.大气状况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6.人类大量燃烧煤炭,会使()A.①部分增大B.②部分缩小C.③部分增大D.③部分缩小解析:大气上界的辐射强度高于地面,是因为没有经过大气的削弱;由图可知①为紫外区,②为可见光区,③为红外区,大量燃烧煤炭,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吸收红外长波辐射,故使留在大气中的红外线增多。答案:5.B6.C(2010·杭州联考)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7~8题。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最低气温23℃23℃24℃25℃26℃27℃28℃28℃28℃25℃最高气温31℃32℃33℃34℃35℃36℃37℃38℃38℃30℃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偏北风7.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解析: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为该日的日温差。通过计算可知,该段时间日温差增大;影响日温差变化的因素为天气状况。答案:D8.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开始进入秋季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读出9月24日杭州地区天气转阴,风力加强,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答案: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9~10题。39.该实验主要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解析:根据实验,说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D10.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甲底部放一层土,能直接获得更多地太阳辐射,地面又把获得的热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所以甲玻璃箱大气的温度高,而乙玻璃箱只有空气,它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综合可知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造成的差异。答案:B(2010·南昌模拟)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11~14题。11.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约()A.1.5℃B.2.5℃C.15℃D.25℃解析:在对流层中,由于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②两地相差2500米,温差约为15℃。答案:C12.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A.A1B.B1C.C1D.D1解析: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太阳辐射的为A1。答案:A13.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解析:A2表示太阳辐射,D2表示大气逆辐射,当云量增多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会增强。答案:C14.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A.A1A2B.B1B2C.C1C2D.D1D24解析:A1和A2均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1地势高,经过的大气层距离短,受到的削弱作用小,A2地势低,经过的大气层距离长,受到的削弱作用强,所以A1大于A2。答案:A1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苏南盛夏,甲图中此日闷热难当B.若在苏北冬季,乙图中此日比较暖和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则丁图中的那天气温日较差最小解析:甲图中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感觉凉爽。乙图中白天晴朗,升温快,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因此该日比较暖和。丙图中白天和夜晚都是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丁图中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气温日较差最小。答案:A二、综合题16.下图表示海、陆表面气温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指气温的变化,它体现了24小时之内出现气温值和值。(2)这种变化是由于的变化而造成的。(3)比较图中两条曲线,A线表示,B线表示。(4)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的不同特点:①气温日变化幅度:;②陆面、海面昼夜变化特点:;③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解析:从图上横坐标看出是一天的气温变化。根据A、B两地在一天中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可判断出A为陆面气温日变化曲线,B为海面气温日变化曲线(题目已提供“表示海陆表面”的条件)。根据陆面与海面、白天与夜晚、最高温与最低温等方面从A、B两地中进行比较,就可归纳出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的不同特点。答案:(1)日最高最低(2)一天中海陆表面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3)陆面气温的日变化曲线海面气温的日变化曲线(4)①陆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于海面气温日变化幅度②在同一纬度,白天陆面气温高于海面气温,夜晚相反③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海面比陆面滞后517.(2008·广东高考)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1: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2:见下表。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有充足的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④大气稳定(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雾。(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雾。(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仔细阅读表中辐射雾和平流雾的概念和特征,不难看出,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形成雾,符合平流雾的特征。(3)“十雾九晴”是指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和清晨。晴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雾,一般属辐射雾。(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夜晚地面辐射强,再加上水汽充足,尘埃多,易形成辐射雾。答案:(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本文标题:2011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热力状况(大纲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1658 .html